寿宴正式开始。
父亲许儒满面红光,今日之宴,贺寿是名,为膝下四位才名远播的女儿在太子及众位青年才俊面前展露头角才是实。
大姐许琴露率先起身,莲步轻移至琴案前。
她今日特意穿了身月白云锦长裙,行动间如流风回雪。
落座时,眼波流转,一曲《高山流水》自她指尖流淌而出,技艺精湛,意境高远,赢得满堂喝彩。
二姐许棋华则与府中一位清客对弈。
她落子如飞,玲珑心思,清脆的落子声仿佛带着韵律。
三姐许书瑶则当场挥毫泼墨,一首贺寿诗辞藻华丽,字迹娟秀如簪花。
四姐许画凝随即站起,执笔作画。
她铺开宣纸,姿态从容,笔下牡丹雍容华贵,顷刻间便跃然纸上,引来一片赞叹。
琴棋书画,轮番上演,花样迭出,极尽风雅之能事。
席间宾客,尤其是那些年轻气盛的世家公子们,看得目不转睛。
四位小姐之间,虽笑语晏晏,但那无声的眼风流转、姿态无不令人瞩目。
许儒捋着胡须,笑容愈发满意,对女儿们的“表现”颇为自得。
许明月抱着琵琶,坐在角落,手心全是冷汗。
看着姐姐们光芒四射,宾客如痴如醉,她紧张得几乎要喘不过气。
心中却无比庆幸:幸亏听了九殿下的话!若是按娘亲的意思,献上那枚金灿灿的长命锁,在这满堂风雅面前,该是何等的粗鄙可笑?
待四位嫡女展示完毕,赵嬷嬷笑着赞道:“几位姑娘才艺卓绝,真是让老身大开眼界。”她的目光再次精准地落在角落,“五姑娘明月,你抱着琵琶,今日可也为老夫人准备了什么心意?”
许儒脸色微变,没想到今日赵嬷嬷一而再再而三提及许明月。
所有人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许明月身上。
几位姐姐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嘴角勾起几不可查的讥诮弧度。
谁不知道许明月琵琶才学了多久?
她那点粗浅技艺,也敢在太子和赵嬷嬷面前献丑?等着看她出洋相吧。
许明月的心跳几乎要撞出胸膛。
她深吸一口气,抱着琵琶,一步步走到堂中。
她没有像姐姐们那样摆出华丽的姿态,也没有任何繁复的开场白。只是安静地寻了张圆凳坐下,将琵琶稳稳抱在怀中,调整了一下呼吸。
“祖母,赵嬷嬷,”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努力保持着清晰,“孙女明月,献上一曲《松风吟》,愿祖母松柏长青,福寿安康。”
指尖轻轻落在弦上。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是静竹苑内,九殿下容泽沉静的面容,是他精准的示范,是他那句“你听我的”带来的安定力量。
不怕不怕明月,你可以的。
再睁眼时,再无杂绪。
她低头,手指抹过琴弦。
古朴、舒缓的《松风吟》流淌出来。
没有炫技的轮指,没有疾风骤雨的节奏。
曲调讲述着姐妹之间最朴素的深情——姐姐在溪边为妹妹浣洗衣裳的辛劳,妹妹远嫁后,跋山涉水去看望姐姐的思念与牵挂。
曲音婉转处,是姐妹重逢的喜悦;低回时,是彼此扶持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