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子一天天接近年尾,各宫都开始准备年节需要用的东西。
今年太后不办宫宴,各宫妃子只能在自己的宫里和宫人们一同庆祝新年,九嫔以上的宫妃还能够在白日里请家人入宫一见,位份低些的便只能去一封信了。
这日子都是在一层一层暗红色的宫墙里面给熬过去,新年只是象征着又熬过了一年。
不过像永宁宫这种今年刚入宫的便没这个想法,毕竟这可是她们第一次在宫里过年!
往年永宁宫没有主子,过年也只能听外头的人说一说。可今时不同往日往日,西配殿住着一位婕妤娘娘呢,还有人说她会给永宁宫所有人都封一个红封!
这建议是谢秋霜提的,许是那日皇帝送的心里头写了什么,凌清禾在与她和小金子交谈的时候将装《金刚经》的盒子拆开,竟然从里头取出了一大把银票和碎银铜钱。
刚刚还觉得处于燃眉之急的银子危机忽然就得到了解决。
凌清禾没有解释太多,只和谢秋霜提了一嘴,似乎明远侯夫人当年留了一手,整个侯府其实藏了很多秘密,连她也不知道。
但是谢秋霜并不在意明远侯府的秘密,她只知道,永宁宫有钱了!
而且这钱还有好大一批都由她和小金子来处理,原先像收拢人心这样耗费银子的事情终于能提上日程了。
她早就觉得永宁宫只有凌清禾住的宫殿是自己人不太安全,东西配殿毕竟同属一宫,没有那厚重的宫墙挡着,做好些事情都瞒不住那些其他宫人,总是不太放心的。
而且按谢秋霜所想,永宁宫的主殿她们迟早会搬进去,总会有要把永宁宫打造成固若金汤的自己人的一天,往后若还有别的妃子住进来也能够有个倚仗。
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她当下拍板,所有帮永宁宫西配殿做了点事儿的人都能拿到凌婕妤娘娘“亲自”包的红封,放几片铜板足矣。
香菱由于十分“精湛”的做灯笼手艺,被谢秋霜打发去给凌清禾挑年节的衣服了。现成的只能去尚服局挑选,香菱每天早上都赶着宫门打开的时间跑过去,就怕去晚了没机会挑到好的料子。
谢秋霜自己也放松了下来,陪着凌清禾在院子里写写画画,有时候会在永宁宫里四处闲逛,偶然盯着闻香榭墙角伸进来的一枝梅花发发呆。
其他的时间也没闲着,谢秋霜已经把原先那本医书都背熟了,不能说是医学大家,只能说针对性的纸上谈兵已经不比商陆差了。
就是再往深了问,难免会露怯。
知道永宁宫有钱了之后,谢秋霜便从凌清禾那借够了金叶子,跑了一趟太医院将镯子从商陆那里赎了回来,这才算是没了后顾之忧。
可惜林晏之似乎真的不打算在年前回来了,这次依旧没见着。
其他时间自然是跟着其他人一起布置永宁宫。
“往左边一点。”梧桐叉着腰站在院子中央,指挥着踩在凳子上贴门联的采荷。
这门联是凌清禾亲笔写的,她们小心翼翼地,不敢损害丝毫。
梧桐左右扭着脖子瞧了瞧,立刻摇头:“不对不对,应该是再往右边一点!”
一旁看热闹的乐水也凑了过来:“不对吧,梧桐姐姐,我瞧着怎么是左侧稍微高了一点点?”
“高了吗?”梧桐表示怀疑,将手从袖口里掏出来比划了两下,“没有吧,诶!采荷你别动!”
一直站在凳子上高举双手的采荷早就忍不住了,且不说手举着累,这寒风吹过来跟刀割似的,那也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呀。
“不行不行,冷死了!”她将门联放到桌上,手里被塞了一个暖融融的汤婆子。
连忙朝边上的谢秋霜道谢,这南瓜模样的汤婆子已经几乎被凌清禾送给谢秋霜了,后者常常会给她们一起用。
“我瞧着刚刚是左侧高了一点。”她笑眯眯地捧着一壶热水,给大家都倒了一杯。
乐水得意地朝梧桐眨眼睛:“梧桐姐你看,秋霜姐也说是左侧高了一点呢。”
梧桐跺跺脚:“我瞧不出来,还是一会儿去贴窗花吧。”
除此之外,每个柱子与房梁之间的拐角,都需要挂上一盏红灯笼。挂灯笼的事儿交给了太监们,而做灯笼的是则交给了宫女们。
这回她们实在是顶不住寒风,搬进了偏殿一起做灯笼。
“我们全都做成一样的灯笼多无趣?要不做几个特殊样式的吧!”说话的是香菱,她早间挑好了样式和布料,马上就赶回来一同制作灯笼了。
听说她前几日做的鱼灯笼被那几个洒扫宫女当成垃圾踩扁了,可恶,真是不懂得欣赏,她要多做几个证明自己。
“特殊样式的确不错,不过香菱姐姐,你做的那些要是摆在娘娘殿门口,只怕是不妥吧。”乐水捂着嘴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