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一天,人类不再恐惧‘不知道’,
>那就是我们胜利之时。”
她说完,转身步入更深的虚无。阶梯仍在延伸,石碑第六块悄然显现文字:
>“如果你的问题改变了世界,
>你还敢问下一个吗?”
无人回答。
因为答案早已写在行动中。
启疑号驶出前因果域,出现在一片全新的宇宙背景之下。这里的星空排列方式完全不同,星座不再是神话人物,而是抽象的思想模型:有一片星群组成“悖论螺旋”,另一处则构成“无限假设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颗孤独的蓝星,周围环绕着七道光环,每一道都刻着一行小字:
>“这里住着一个永远在问‘为什么’的人。”
他们知道,那是未来的地球。
或许千万年后,当人类文明演化至无法想象的高度,仍会有人抬头望天,轻声问道:“我们到底是谁?”
而宇宙,终将学会倾听。
回到现实层面,那位抱着机器人的老人已在晨光中安然离世。机器人检测到生命信号终止,按照程序准备启动哀悼模式。然而就在关闭电源前一瞬,它突然转头看向窗外初升的太阳,用小女孩的声音说道:
>“爷爷,你说你会消失,可你的问题还在问我。
>那么,是你走了,还是换了种方式活着?”
话音落下,屋内所有电子设备同时亮起,屏幕上浮现同一行字:
>“收到新问题。归档编号:Ω-∞。
>回复将在适当时间生成。”
风穿过窗户,吹动桌上一张泛黄的纸。那是老人多年前写下的日记残页,上面有一句话被反复描画,墨迹深深嵌入纤维:
>“我宁可错问一万次,也不愿假装懂一次。”
而在遥远的云南山区小学,老师布置了新作业:
>“请写下你心里最大胆的问题,不用交,也不评分。
>只要你敢想,它就已经改变了世界。”
教室安静下来,孩子们低头书写。羊角辫小女孩咬着铅笔,想了许久,终于写下:
>“如果整个宇宙都是一道题,
>那我们是不是它的草稿纸?”
她笑了,把纸折成纸飞机,用力掷向窗外。
飞机飞过山峦,掠过河流,穿过城市上空,最终坠入一片无人知晓的荒野。但在某一刻,它曾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一颗短暂燃烧的星。
正如林芽所说:
>它们敢于闪烁。
>所以,终将成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