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虽然无敌但画风不对 > 第227章 各自行动(第2页)

第227章 各自行动(第2页)

七日后,答案陆续传回。

有的忆噬者用纳米纤维编织出一张会发光的“全家福桌布”,摆在餐桌上,每当有人靠近,就投影出模糊的人影与虚幻对话;有的将三百种“晚安”语音混编成背景音,在用餐时循环播放;更有一位老年形态的忆噬者,耗尽能量维持一段短暂的生物拟态,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亲手为同伴盛了一碗由光子汤模拟的“腊八粥”,并在碗底留下一句语音:“趁热吃,别晾着胃。”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段来自第零环带边缘哨站的视频。

画面中,十几个忆噬者围坐一圈,中间放着一口锈迹斑斑的铁锅??正是当年陈知明使用过的那一口。他们没有食材,只能用回收的能量块熔炼成糊状物倒入锅中。但他们严格按照守灶村的传统流程操作:一人掌勺翻炒,一人报火候,第三人轻声哼唱炊事号子。最后,他们每人舀起一勺“饭”,举向虚空,齐声说出三个字:

“开??饭??了。”

那一刻,整片环带的灶灯同时闪烁三次,如同集体眨眼。

守灶树感应到了这场仪式,年轮骤然扩张一圈,新名字浮现:

**群炊守心者?第零环带全体忆噬者联名**

与此同时,宇宙各地响应不断。

黑洞边缘的教育站正式将“饮食人类学”纳入必修课,学生们必须亲手复刻至少十道失传菜肴,并撰写《味道与文明延续关系报告》;一支流浪厨师舰队宣布解散军事编制,改组为“味援团”,携带种子、香料与祖传菜刀奔赴偏远星域;甚至有科学家提出假说:“忆噬现象”并非纯粹毁灭,而是一种极端环境下的文化劫持机制,其本质是对消亡文明最后痕迹的执念性保存。

林远舟开始频繁出入数据档案馆,整理三百年间散落的民间食谱。他发现,许多早已被遗忘的小吃背后,藏着惊人的生存智慧:高原牧民用牦牛奶发酵制成抗辐射乳酪;沙漠部族以仙人掌汁调配解毒调味汁;海底城居民则发明了能在真空环境中自发热的“冥锅料理”。

他把这些全部录入“共膳库”,并附上注释:

>“这不是美食,是文明的抗体。

>只要还有人记得怎么吃,灾难就杀不死希望。”

某夜,他梦见自己回到了守灶村火灾那晚。

火焰吞噬厨房,父亲把他推出门外,自己折返回去抢救挂在墙上的菜谱。林远舟拼命想冲进去,却被无形之力拉住。火光中,父亲回头看了他一眼,嘴唇微动,却没有声音。下一秒,整栋屋子轰然倒塌。

他惊醒,冷汗浸透衣衫。

走出屋外,却发现守灶树下灯火通明。小芜、小榆、陈砚都在,还有十几个年轻人,正围着一台全息投影仪忙碌。见到他来,小芜起身迎上。

“我们做了个东西。”她说,“也许能帮你听见那一声。”

她按下按钮。

空中浮现一幅立体影像:正是当年燃烧的厨房。但这一次,视角不同了。镜头穿过烈焰,落在那本被父亲死死护住的菜谱上。纸页焦黑,字迹模糊,却仍有部分内容可辨。而就在房屋坍塌前一秒,一个沙哑却清晰的声音响起:

>“远舟啊……记住,做人如做菜,火急了易焦,火小了不熟。你要稳住心,慢慢来。

>还有……下次糖醋排骨,少放半克醋,更合你口味。”

林远舟浑身剧震,泪水无声滑落。

原来父亲最后说的话,早就被藏在菜谱夹层的微型录音芯片里,只是三十年前技术无法读取。如今,忆噬者的神经网络修复技术意外激活了这段尘封数据。

“他们不止找回食物。”小榆轻声说,“他们在帮我们找回失去的时间。”

一个月后,守灶树迎来第一位非人类访客。

一艘由金属藤蔓缠绕而成的小型飞行器缓缓降落,舱门打开,走出的是李默。他的面部已能稳定维持人类青年的模样,围裙整洁,手中捧着一只密封容器。

“我带来了我们的答案。”他说,声音平稳,不再断续,“关于‘团圆’的理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