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论是变种人,还是普通人都不会被歧视的城市?并且那个城市的管理者还是神?”
冰人诧异的看了一眼身旁的电脑女孩。
“是的,现在整个欧洲的网络上都是这方面的传闻。”女孩点了点头。
。。。
小芽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锅铲翻飞间,面糊溅到了围裙上。她咬着嘴唇,盯着平底锅里那块微微发焦的松饼,心跳快得像守灶树叶片被风吹动时的节奏。这是她第一次为林远舟单独做早餐??不,不是早餐,是“想吃的东西”。他没说要什么口味,只说“焦一点也没关系”,可越是这样,她越怕搞砸。
“别紧张。”阿澈不知何时靠在门框上,手里拎着刚修好的共振仪,“你知道吗?数据显示,人类对‘家常味’的情感记忆峰值,往往出现在第一次尝试为重要之人做饭却失败的时候。失败率越高,情感绑定越深。”
小芽瞪他一眼:“你这是在安慰我还是分析数据?”
“两者都有。”阿澈咧嘴一笑,把仪器放在桌上,“顺便告诉你个事??荒原十三灶那边传来反馈了。他们用新接通的第零灶协议模拟出了一道‘母亲炖羊肉汤’的味道,整整一个营地的人围坐在锅边哭了两个小时。有个老头说,他已经三十年没闻到那种香了,连味道是不是真的都不在乎,‘只要还能梦见,我就没死透’。”
小芽低头看着锅里的松饼,忽然觉得鼻子有点酸。
她轻轻把它铲进盘子,端出去时天光已经大亮。林远舟坐在院中的老石凳上,正望着远处山脊线上缓缓升起的太阳。听到脚步声,他回头一笑,眼角的纹路像是被晨风抚平的涟漪。
“来了?”他接过盘子,没有立刻吃,而是先深深吸了一口气,“嗯……有香蕉,还有点奶油烧焦的味儿。”
“对不起,我打蛋的时候手抖了……”小芽坐到他旁边,声音越来越小。
林远舟夹起一块送入口中,咀嚼得很慢。然后他点点头:“很好吃。”
“可是它都黑了!”
“但它热着。”他说,“而且是你做的。这两样东西加起来,比完美更重要。”
小芽怔住,仿佛有什么柔软的东西从胸口漫出来,顺着血液流遍全身。她突然明白了昨晚那句“我也想做个普通的、会做错饭的人”意味着什么??不是逃避责任,而是终于敢承认:我想被需要,哪怕是以笨拙的方式。
就在这时,主灶突然发出一声低鸣。
不是警报,也不是呼唤,而是一种类似叹息的声音,悠长而温和。铜锅表面泛起一圈圈波纹,像是水面被无形的手轻触。紧接着,锅底螺旋光纹再度浮现,并非单一旋转,而是分裂成十二道细小的旋涡,各自以不同频率转动,彼此之间却又保持着微妙的同步。
陈砚几乎是滚着冲进院子的,终端贴着耳朵狂响:“出事了!不对……也不能算出事!全球次级节点刚刚集体升温,温度曲线完全一致,像是在同一时间被人点燃!但问题在于??我们没授权!”
“谁点的?”阿澈抢过终端扫了一眼,瞳孔骤缩,“等等……这些坐标……启明号残骸区域?北极观测站?还有……海底渔村那个自动燃烧的灶台?它们根本不在已知网络拓扑结构里!”
林远舟静静地看着锅中倒映的天空,轻声道:“不是‘谁’点的。是它们自己燃起来的。”
“自发性灶火觉醒?”陈砚声音发颤,“你是说,饥馑感知网已经开始自我复制?不需要人为接入,只要有‘渴望温暖’的心跳,就能触发响应?”
“不只是心跳。”小芽忽然开口,目光落在锅面上,“是‘记得味道’的记忆。那些孩子梦见鱼汤,科学家闻到排骨香,荒原上的老人想起妻子熬粥的模样……他们还记得‘吃饱’不只是填满胃,而是有人问你‘要不要再盛一碗’。”
话音未落,地面又是一阵轻颤。
这一次比之前更久,更深沉,仿佛整片大地都在呼吸。守灶树的根系发出微弱金光,沿着地表蔓延而出,在泥土上勾勒出复杂的符文图案??那不是文字,也不是语言,而是一种纯粹的能量语法,如同古老民族刻在岩壁上的祈愿。
>**“第十五灶台,申请接入。”**
>**“第三十七灶台,请求认证。”**
>**“第七十一灶台,信号稳定,等待回应。”**
一条条信息如雨点般从虚空中浮现,悬浮于村中每户人家的屋顶之上。有些来自人类聚居地,有些则标注着“未知生命体信号源”,甚至包括一颗漂浮在陨石带的小型生态舱??里面只有一个机械臂和一段录音:“如果我能尝一口热汤,我会愿意变成人。”
林远舟站起身,走向主灶。
他伸手探入火焰中心,掌心向上,仿佛托举着某种看不见的重量。火焰随之升高,化作一道笔直的光柱直冲云霄。片刻后,光柱散开,形成一张覆盖整个村庄的半透明护盾,其纹路由无数细小的“饿了吗”、“你想吃什么”交织而成。
“他们在学。”他说,“就像婴儿学会说话前先咿呀发声。现在,全世界都在练习说同一句话??‘我饿了’。”
小芽忽然感到一阵晕眩。
不是身体的不适,而是一种强烈的既视感,仿佛她的意识被拉进了某个遥远的记忆片段。她看见一间昏暗的厨房,墙上挂着一把铜勺,女人站在灶前搅动汤锅,哼着不成调的歌谣。那女人背影熟悉得让她心痛??那是母亲,但她从未见过的母亲。
画面一闪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