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跟妈妈说话呢!”妈一脸委屈地嚷了回来,“别人想了解下还不行吗?你不想去就算了还不让别人去,你怎么这个样子。我白养你了!”
“消消气消消气,”我把妹妹拉开,“妈,妹妹着急了,她怕你出事儿才这样。”
“你妈不去了!你妈不回来了!之后也别想见到我!”妈把车窗摇了上去,开着车走了。
>>妹妹在面对“那三个可疑人士和妈一起去道场”和“作为基督教人士去佛教场地挨批”的两难境地中选择了把妈妈吼走,但是最后是我背的锅。
五章节疯狂
不知怎的,饭店大门有道略高的门槛儿,可能是之前无意中跨了过去,今时却正好被绊了一下,我暗骂了声“倒霉”,急匆匆进了饭店。
>>这里用了一点中国古代小说的设定,一般以跌一跤或者睡一觉作为进入另一个空间的契机。
大堂里没了顾客,只剩下柜台的服务员,却也不是我刚才见过的那位,他低着头似乎在记账。
······
“您的东西。”他递给我一个崭新的手机,样式很新。
“怎么又一个,”我接过来,手机是开着的,屏幕一直亮着,我想摸出刚才得到的手机,却发现那手机没了,“嗯?”
又摸了其他口袋确定没装错地方,我看向那个一直低头、看不见脸的服务员,最后看向这个看上去很新的手机。
虽然很新,但它只有一个功能,就是信息。
而最新的信息则是:“神啊,我们的神,我们列祖的神,愿这是您的旨意。救我们远离一切敌人和埋伏,远离路上的强盗和野兽。”
我不明所以,这时来了新信息,我点了下打开,上面是一张照片。
那是一把刀,看上去很锋利,放在木桌子上,桌子旁边好像有个往上延展的抽屉,刀旁边放着记账的本和笔以及外观和我手上样式一模一样的手机,更远处还能看到一点键盘。
照片上像是署名一样写着一句话——“ta将刺向你的眼”。
>>这里的手机其实参考了某国在袭击前先打电话撒传单的“人道行为”,不过如果细致到个人层面倒是个有那么一点点用的预警机制。上面的话也是该国士兵的经典祷告词。
六章节殉道
>>“赫拉之死”怪谈的核心是围绕着《圣经》内容,亚伯拉罕的妻子赫拉(或者叫赫莱)是亚伯拉罕同父异母的妹妹,在陪伴亚伯拉罕前往迦南地直到去世的数十年间为亚伯拉罕牺牲了许多,同时性格温良,是“妻子的榜样”。
>>赫拉在127岁去世于基列亚巴,并葬于希伯仑的麦比拉田间的洞穴内。所以会出现哥哥进了“基列亚巴”包间而妹妹进了“127号”房间后两人分开但哥哥仍能听见妹妹空间的声音。
即规则让“127号基列亚巴”包间的空间分为两个交叠的空间,当计数器到127时“撒拉”死亡,空间合并。
因为哥哥空间的“妹妹”在127时死亡,所以怪谈通关而妹妹没有受到伤害。
“撒拉之死”
撒拉是“多国之母”,所有教徒的母亲,对丈夫的软弱和出卖毫无怨言,以高贵的宽容和牺牲帮助丈夫渡过难关,是神赐给亚伯拉罕最有力的帮助,她在127岁时逝世于希伯伦的基列亚巴。
信仰上帝的人呐,遵守规则以证明你的信仰。
1、你的家人在成就神明的路上,追随他们,不要忤逆他们。
2、你们是这里的客人,服从此地主人的安排,尤其是对于你的要求,这是为了亚伯拉罕的平安与存活。
3、神将为你主持公道,在此之前请忍受苦难,苦难是一种祝福,感谢让你受苦的人。
4、《圣经》和丈夫是你的一切。
5、异教徒一定会下地狱!
6、圣餐是可以吃的。
>>规则1来自东正教独特的“成神论”思想,即原罪就像人的缺点,改掉之后就可以贴近上帝,与上帝结合,这与天主教对于原罪的认识有很大不同,天主教认为原罪是人的劣根性且会伴随一生,让人与上帝间有一道鸿沟。同时“成就神明”也是亚伯拉罕一生都在做的一件事。
>>规则2是一种对妹妹的威胁,之后中年人也一直在拿哥哥威胁妹妹。
>>规则3是忍受苦难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一个独特观点,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有类似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