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茵抿着嘴儿没知声。
辈分小就这点儿不好,有理也没法力争,只能听着不搭茬,不然一个不好,指不定说她啥呢。
陈书记和田小莲也都落下脸来。
大过年的,老娘还坐在上头,他们也暂时忍着。
燕九如扫了一眼众人,笑道:“看大姑说的,我们现在就是穷学生,吃饭还得靠国家补贴呢,手里又没权利,有啥光可借的?”
“我们也没把这当多大的事儿,只告诉了几个实在亲戚。”言外之意,你们不是我家实在亲戚,别个自己贴金。
他假装叹一声,“也是我们想多了,光一个人来回的路费好几十,再说去了还得随礼份子,不收好像我们瞧不起谁似的。
燕城那地方礼大,街坊邻居随礼还得一两块钱才拿的出手呢,实在亲戚更别说了。
我爷这不寻思亲戚们也不容易,能省点儿省点儿么。”
燕大姑:谁说随礼了,不是说借光么?
不过没等她张嘴,脚底下被大姑父踢了一下。
大姑抹沓几眼两人,没说啥。
二姑瞅瞅大姑,再瞅瞅燕九如和陈茵,也没吱声了。
饭桌上一时有点尴尬。
***
到底是陈茵的亲戚,燕九如在怎么也给陈茵做面子。
他提起酒杯笑道:“我俩这才上大学,毕业还得好几年呢,这以后的事都说不准。
现在别看种地不如读书的,谁知道哪天日子又转过来了?
我爷都特地从燕城回来种地了呢。”
燕九如说完,端起酒杯朝两个姑姑道:“这事儿是我们燕家考虑不周了,这杯酒算我给姑姑们道个歉。”
说完,他一口干了。
这么好的酒,不多喝几杯白瞎了。
燕九如又给自己满上一杯,“也是我们年轻不当家,等今儿个回去我就跟爷爷说,以后家里有事儿得通知大姑二姑说一声。
亲戚么,不在乎礼多礼少,关键是来往是吧。”
燕家跟陈茵娘家是亲家,互相来往亲密很正常,可陈茵姑姑家就远了些。
走不走动,只看陈茵跟她们亲不亲。
陈奶奶重重地一撂筷子吱声了。
“这些年,也没见你们回来几趟看看我这亲娘,倒是惦记起几丈远的亲戚了。”
“你跟自己娘家都不走动,还指望侄女的婆家跟你走动?一天天净寻思那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你咋不仰脖儿张嘴遥哪儿走着接,看老天爷能不能给你掉几块饼下来?”
陈茵噗嗤一乐,忙捂着嘴低下头。
陈大姑撇嘴叨咕道:“侄女的婆家咋就不是亲戚了……”
话音未落,脚上又挨了一下。
“别老踢我,踢我干啥?我新穿的鞋!”陈大姑爆发了,一拍筷子,怒道:“咋滴,不让说话啊?!”
老太太指着门外:“饭都堵不住嘴,赶明个上灶屋吃去!”
上不得饭桌的东西!
这顿回娘饭可以说是不欢而散。
然而,两个姑姑却没走,而是继续留下待一两天。
***
从陈家回来,天色已经不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