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 4050(第17页)

4050(第17页)

内侍因为身体的残缺,心理要比旁人敏感。

“唉。”

朱棣叹了口气,却又不愿意多说,“砖窑的事”朱棣话锋一转,“可需本王调几个工部的匠人来?”

朱棣也是知道郑和正在忙着修砖窑的事情。

虽然说郑和懂一些烧砖的事宜,但是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接触。

郑和担忧但也没有多问,配合着转移话题:“明日砖窑就要开始上工,还是要学习一下。”

他明天还要教别人。

窑场内尘土飞扬,数十名工匠正忙碌着。有人赤脚踩踏泥浆,有人将泥坯装入木模,还有人推着小车运送成型的砖坯。

朝廷的工匠自然是最好的工匠,砖窑内高温,郑和还能保持衣衫整齐,工匠们已经开始脱衣了。

到处都是打赤膊的汉子。

朱棣选的工匠自然是技艺最好的。

身材健壮,肤色黝黑,看上去像是一匹不好驯服的野马,就是烧砖起来颇为认真。

“郑大人,您来了。”他的声音沙哑却洪亮。

“宋师傅好。”

宋师傅上下打量郑和,见他虽然衣着华贵,但眼神清澈,态度谦逊,不由点了点头。“大人想学习什么?”

“我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砖做好?”郑和指着窑场各处,问题如泉水般涌出。

宋师傅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道:“跟我来吧。”

他带着郑和走向一堆黄褐色的泥土。“这是专门运来的黏土,需经晾晒、粉碎、筛拣,再加水揉捏。”宋师傅抓起一把土,在掌心揉搓,“你看,要这种不粘手又不成团的湿度才合适。”

做砖自然要好土。

这个郑和明白,下一步宋师傅带他看的就是制胚。

宋师傅带他来到工作区。工匠们将和好的泥团摔进木模,用弓弦刮去多余部分,再翻转脱模。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郑和尝试时却状况百出——泥团太湿粘在模子里,太干又裂开缝隙。第五次失败后,他额头渗出细汗,却咬紧牙关继续尝试。

宋师傅凝视半晌后开口:“其实做我们这一行,免不了会受伤。”

郑和继续手中的动作,状似无意:“受伤了,活儿怎么办?”

宋师傅粗狂一笑:“肯定有人替上。”

——

鸡刚叫过一声,周大石就摸黑起床了。

阿翠在灶间塞给他两个杂粮馍,硬得能硌牙,但这是家里能拿出的最好的干粮。周大石掰开一个,把大半塞回妻子手里:“你吃,窑上管饭呢。”

吃一点垫垫肚子,就能挨到中午了,等到中午在吃,给家里省点粮食。

晨露打湿了草鞋,周大石深一脚浅一脚往县城方向走。天边才泛起雾霾白,路上已经有三三两两的同路人——都是去砖窑上工的。王二狗从岔路口追上来。

“大石哥!”王二狗搓着手,“听说那窑场有三十多座窑洞,郑大人的手艺可好了,咱要是能学点皮毛也是好的。”

若是有手艺,那就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了,毕竟有一门手艺肯定不会饿死。

周大石闷头赶路,心里直打鼓。他见过邻村的土窑,黑黢黢的洞口像张吃人的嘴,窑工个个瘦得皮包骨。

县衙这次招工,真会不一样吗?

转过山坳,眼前的景象让周大石猛地刹住脚步——晨曦中,数十座馒头状的窑炉整齐排列,冒着缕缕青烟。更令人吃惊的是,窑场门口支着几口大铁锅,热气腾腾的粥香随风飘来。

不是说只管中午饭吗?

有钱的姜戈都变得大方了许多,清晨路远,难免有没吃早饭赶路的工人,特意备着早饭。

郑和正在门口点名,衣裳被露水打湿了一片,看到周大石,他微微颔首:“领工具,第三窑洞。”

每个人领到的是一把锃新的铁锹、一个木模子和粗布手套,周大石小心抚摸铁锹上的印子——这可是铁打的,平常农户家都用不起那么好的铁。

“都看好了!”郑和站在土堆上示范,“三分沙土配七分黏土,水要一点点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