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状元郎 > 第三二八章 书生能当百万兵(第1页)

第三二八章 书生能当百万兵(第1页)

之前奢云珞便带回了,播州宣慰使杨斌走通刘瑾的门路,被破天荒提拔为四川按察使的消息!

黄珂这个兵备道的本职是四川按察副使,可不正是杨斌的手下吗?

虽然黄珂不一定会听杨斌的,但杨家人可一定不会。。。

暴雨过后,天光微明。林昭立于登州港头,望着“安澜号”缓缓靠岸,船身虽有破损,却依旧巍然挺立,如同他心中那不灭的信念。码头上早已聚满百姓与官吏,粮袋一袋袋卸下,每一粒米都似带着海风的咸腥与生死间的惊险。户部派来的监运使亲自查验封条,确认无误后,当场开仓放粮,饥民蜂拥而至,跪地痛哭。

“十二日!竟只用了十二日!”一位老漕吏颤抖着翻看航程记录,眼中含泪,“我大宋河运自汴京至河北,快则两月,慢则百五十日。如今海路半月可达,此乃活命之途啊!”

消息如野火燎原,三日后传至汴京。皇帝正在紫宸殿召对群臣,听闻捷报,猛然起身,连手中玉笏都失手落地。内侍欲拾,却被他挥手止住。“林昭……真不负朕望。”他声音低沉,却字字千钧,“即刻拟诏:加授林昭银青光禄大夫,赐紫金鱼袋,兼领市舶司事,总摄东南七路海运。”

朝堂之上,一时鸦雀无声。有人钦佩,有人忌惮。太常卿李彦低声冷笑:“一介书生,借母族遗图成事,岂可骤居高位?更何况??那《扶桑水道图》来历不明,焉知不是倭人设下的圈套?”话音未落,兵部尚书王厚怒目而视:“你可曾亲眼见过那图?可曾随船出海?若非林侍郎胆识过人,敢以身犯险,今日河北百姓还在啃树皮!”

争执正酣,忽有驿骑飞马入宫,呈上一封八百里加急密奏??辽东残部联合女真部落,在鸭绿江口集结战船百余艘,意图南下袭扰登、莱二州!

殿中顿时哗然。枢密院参知政事张焘疾声道:“此必与前番秀州民变同出一源!刘元吉虽已伏诛,其党羽未尽,恐内外勾结,欲乱我海防根基!”皇帝面色凝重,环视群臣:“谁可为朕稳东海?”

满殿寂然。良久,一人越众而出,白衣玉带,眉宇清峻,正是林昭。

“臣愿往。”

三日后,林昭离京赴任,不带仪仗,仅率亲随二十人,轻舟直抵登州。此时沿海诸郡已风声鹤唳,渔民不敢出海,商船尽数回港。登州守将赵元凯迎于城外,面带忧色:“林大人,非是末将怯战,实因水师老旧,战船不过三十,多有朽坏。且将士久疏战阵,恐难御敌锋芒。”

林昭点头,却不慌乱。当夜便召集当地渔魁、舵首、海商代表于军营议事。席间,他取出《扶桑水道图》中一段副本,铺展于案:“诸位可知,自登州至辽南,有一条‘暗流槽道’,常年被浓雾笼罩,官图不载,唯老渔民知晓。此道可避风浪,亦能突袭敌后。”

众人面面相觑。一名须发皆白的老渔夫颤声开口:“大人说的……可是‘鬼门洋’?那是死人走的路,我们祖辈传下规矩:宁绕三百里,不入鬼门里。”

“正因为无人敢走,才最安全。”林昭目光如炬,“我欲组建‘海鹞军’,专募熟悉暗流、敢搏风浪之士。不拘出身,不论户籍,凡能驾船破雾者,皆授校尉之职,岁俸高于禁军。”

众人动容。又有海商问道:“若胜,朝廷可保我等通商之权?不再视海贸为末业?”

林昭朗声道:“我要让天下明白:陆有丝路,海有瓷路。商旅非盗寇,舟楫即长城!从今往后,凡助国守海者,皆得市舶抽分之利,子孙可入仕途!”

一语既出,满座哗然,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当夜便有百余名渔夫报名,更有数十艘私船自愿编入水师,称“义航队”。

十日后,第一支“海鹞军”成军,共三百六十人,配快艇十二艘,皆以轻木打造,形如燕尾,利于穿梭礁石之间。林昭亲授战术:昼伏夜行,借潮进退,以烟火为号,遇敌则分合不定,扰其耳目。

与此同时,他又密令工部匠作监赶制“火龙出水”??一种可在水上滑行、内置火药的奇器,用于夜袭敌舰。又在登州、文登沿岸设立烽燧十三处,每处配备铜锣、狼烟、信鸽,确保警讯瞬息千里。

一切尚未完备,前线急报再至:辽东舰队已越过成山角,距登州仅两昼夜航程!

林昭当机立断,亲率“海鹞军”六艇出击,另遣两艘伪装渔船北上诱敌。他自己坐镇旗舰“破浪号”,藏于庙岛群岛深处,静待战机。

第三日黄昏,西风骤起。探哨飞报:敌船四十艘已进入渤海海峡,正停泊长山岛外补给淡水。

“天助我也。”林昭冷笑,“彼不知此地暗流交错,夜间极易搁浅。传令:子时行动,三路并进??左翼绕至北口断其退路,右翼潜行纵火,中军直扑主舰!”

那一夜,海雾弥漫,星月无光。四更时分,“海鹞军”如幽灵般贴近敌阵。右翼小队趁风放“火龙”,数条赤焰腾空而起,划破黑暗,精准击中三艘大型战船的帆桅。烈火瞬间吞噬船体,哀嚎四起。

辽军大乱,仓促应战。孰料左翼早已封锁出口,中军又乘潮猛冲,林昭亲自执旗擂鼓,率勇士跳帮接舷。短兵相接,血染碧波。激战两个时辰,辽军主将被斩于船头,余众或降或逃,全军覆没。

黎明时分,海面归于平静,唯余焦木浮尸随浪起伏。林昭立于船首,衣袍染血,却神色沉静。他下令收拢俘虏,救治伤员,并将缴获的辽国密信火速送往汴京。

信中赫然记载:辽残部与西夏暗通,许以河西走廊部分控制权,换取战马五千匹;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封竟是用汉隶书写,署名“太原府某公”,笔迹竟与当朝宰相蔡京极为相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