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的阳光总是慷慨的,最初的几周,郑时月几乎无暇感受。
自从将《LightChaser》的最终版邮件给权志龙后,一种微妙的期待感就像背景音里的持续低音,若有若无地萦绕着。
两人的邮件来往频率逐渐变少。
她将自己彻底投入系统内的快节奏学习中,试图用乐理、和声、编曲、声乐训练……所有严格而充实的课程填满每一分钟,让【沉浸式学习空间】的加持吞没那点不必要的杂念。
数月过去,那种初期的期待早已沉淀为专注。
此刻,阳光透过音乐学院独立练习室的落地窗,洒在她专注于MIDI键盘的侧脸上。她纤长的手指飞快移动,操控着软件里错综复杂的音轨,编织出的节奏强劲得像未来都市的脉搏,又因一段经过特殊处理的空灵人声采样而带着实验性的辽阔。
窗台上,一个崔胜铉过年时送的迷你宇航员手办安静地立着,仿佛在无声地见证着这一切。
来到艾迪怀德艺术高中已经有数月,系统性的学习与【沉浸式学习空间】的极致体验,让她以惊人的速度消化着远超同齡人的知识。在这里她的跳级生身份和混血面孔依然让她显得有些“异类”,但她并不在意,反而有些享受——这让她能更自由地穿梭在各种音乐风格与文化元素之间,而不必被单一的标签束缚。
那种因实力积累而内生出的沉静自信,逐渐取代了初来时的疏离与忐忑。她不再迫切地想要融入所有圈子,而是更享受与Devon、Vivian这样志趣相投的伙伴进行思维碰撞和即兴创作。
他们俩还是在原来的学校升学。
数月前,大概是在2006年的10月份。
几天后,母亲的敲门声打断了她的练习。
“Sweetie,我们能谈谈吗?”
书房里,父亲郑源烨也在。
Ava温柔但直接地开口:“我们看到了你这段时间的全部努力和进步,也看到了你对那边……朋友的牵挂。关于你未来的道路规划,我和你爸有进行讨论,想看看你的想法意见。”
郑时月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郑源烨推了推眼镜,语气是一贯的冷静,“小月,要是你真的确定音乐这一条道路,那么可以提前做准备,进入艺术性学校学习。如果你真的确定这是你想要的,我们可以开始考虑合适的时机和学校。但前提是,你必须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你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能力在那条路上走下去。”
郑时月的心脏因狂喜和激动而剧烈跳动。
她用力点头,眼神灼灼,“爸爸,妈妈,我可以的!我一定会证明,我是真的想要走这条路。”
也就在同一天晚上,权志龙的回复邮件静静地躺在邮箱里。
出乎意料地,邮件比之前发的都很长。
TO小月亮:
Demo听了。
……我无话可说。
这真的只是“练习作品”?完整的结构、编排、人声处理……这已经完全是出道预备级的水平了。你最近到底偷偷修炼了什么?你真的很像“怪物”,一直在飞速成长!太惊人了!
那个箫声的处理,还有中段节奏的切分,很有意思。
最近确实……遇到一些噪音。
但看到你这种东西,反而觉得那些都不算什么了。
Keepgoing。不要停。
另外,首尔春天了,但练习室还是很冷。
PS:胜铉哥说牛肉干快吃完了,他快枯萎了。
郑时月反复读着这封邮件,尤其是那句“看到你这种东西,反而觉得那些都不算什么了”。她能想象到他写下这句话时可能的表情——带着赞赏,或许还有一丝被后辈追赶的紧迫感和欣慰。
她的作品,竟然能反过来给予他力量和慰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