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凤谋金台 > 120130(第13页)

120130(第13页)

徐圭言依旧站着,毫不避让地与他对视:“不知大人指的,是什么事?”

秦斯礼望着她,语气带着些压抑的凌厉:

“私粮调拨未备案,疫所设立未得批文,城南工匠招用未经吏部核准,连你开渠绕水,也未曾申报预算,动用王府银钱——徐长史,你知不知道你已经违反了多少条律例?”

“是。”

徐圭言很轻地说了一句,然后笑了笑:

“可若等批文、等预算、等核准……人就死了。”

她抬头看着他,眸中无怯意。

“有些事,我若不做,百姓便会怨官,官又怨朝廷,百姓失了信,朝廷还有什么脸面立在这岭南大地?”

秦斯礼看着她,眼底似有波澜。可他终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只将笏板一转,拍了一下案几,声色一沉:

“说说赋税吧。”

堂中众人一震,神色各异。

秦斯礼严肃地说:“灾情未平,民力未复,而赋税账目却无一处符合陛下春初所下诏令。有人私调粮草、绕过申报,有人收罚银却未入官账,这便是王府长史与地方官共同治理的’良政’?”

魏叔佑硬着头皮上前,拱手道:“回大人,如今水患虽已退,但良田三分之一被淹,春耕无望,故此役免去了今年的头税与地租。”

“免了就完了?”秦斯礼反问。

县令额头冒汗:“……此外,我们令各户报灾,分三类等级,再按受灾情况轻重分段调拨补贴。大户出粮,中户出力,小户出役。王府亦协助登记与催缴——”

“催缴?”秦斯礼眼神一挑,“催谁的缴?”

魏叔佑连忙跪下:“多、多少收一点,以作来年备荒之用……”

“荒还未完,你就想着来年了。”秦斯礼冷声。

徐圭言此时却忽然开口,语气依旧平稳:“县令所言,虽不合规,但不失为缓兵之计。”

“哦?”

“若完全豁免,则官仓空虚,百姓虽暂安,明年便饿死。若强行征收,则民愤四起,百姓饿得更快。”徐圭言一字一句,“此法虽非良策,亦是下策中的可行之法。”

秦斯礼望着她,没有言语。

堂中沉寂片刻,忽有雨滴自梁上滴落,啪地砸在地面上,像是敲响了一记不安的节奏。

本就受灾的岭南官吏,此刻心中却五味杂陈。他们素来知道秦斯礼是陛下宠信之臣,来此也是“钦差”身份,原想着他会为民请命,主持公道,可如今……

“王府调粮,是因官仓早已空虚。”

“水利工匠是夜问募用,若等朝廷批文,百姓早淹死在屋里。”

“赋税不符,是因百姓死者太多,田地荒芜——总不能向鬼魂征粮吧?”

这些声音先是低微,随后逐渐清晰,一句句飞到秦斯礼面前。

“幸得晋王府长史徐圭言,从中调停、安抚、调度、赈济。”

“徐长史虽未循例申报,然其举措确保三县无大疫、百姓未起乱。”

“请恕微臣直言,若无王府出力,岭南之民不知今日尚存几何。”

大殿之上,风向逐渐转变。许多本地出身的御史与监察司衙员都开始表态,言语问对徐圭言不仅不再指责,反而多了一丝敬意与感激。

更有甚者,暗中讽刺朝廷派人南下,只知盯账,不问民情。

“难不成陛下所派,是为查赈灾,还是来罚灾民?”徐圭言铿锵有力地问,“账目是对不上,如果您要对上,我们便将赋税恢复原来的税率,只是,这真的是救人吗?”

一句话出口,大殿气氛凝滞。

秦斯礼脸色铁青,却不动声色。

本来讨论账目不对的事,如果不牵扯百姓的赋税,秦斯礼是站在高位的,可众人,尤其是徐圭言,竟然将这件事同朝廷“要钱不要命”这一事牵起来,实在是狠毒。

圣上怎么会不爱子民呢?朝廷怎么会剥削百姓呢?

就算有,也不能明面上说出来啊!

他知这些人已然结成共识,徐圭言的名字,在这场风暴中,意外地站上了道德高地。而他,中央代表的身份,此刻反成了“压榨百姓”的象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