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青蹲下来靠近她,低声说:“外婆,其实你可以一直住在这里的。”
她是真心这么想的。
外婆笑了笑,拍拍她的手背,缓缓摸着干净的床单:“你现在日子才刚刚好起来,你屋里就那一张床,还是单人的。我晚上睡觉老翻身,翻来翻去,怕吵着你,我睡客厅最合适。”
外婆总是这样……偏爱楚天青。每当她有些犹豫,还没来得及开口,外婆已经站在了她这边,替她做出了决定。
这一刻,楚天青突然觉得,有人陪,有家在,就是最好的春节。
楚天青还有很多话,只想对外婆说。
她想告诉外婆,她一模又考到了全市第一,获得了一笔不菲的奖学金。
她还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家教工作,家长是她的房东,学生也是她的学妹。学妹的成绩已经稳定在年级前十了,未来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房东阿姨特别满意,每一次见到楚天青都是笑眯眯的,好像生怕楚天青不教了,阿姨又把她的授课费涨到了一节课一千元。
而且,一节课只有一小时,每个月只要上四节课,她就能赚到四千元。
楚天青心里的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外婆,我现在真的比以前更有钱了,今年过年,我们可以买一条鱼,再买几根香肠,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好啊,好啊,”外婆笑了起来,眼角的皱纹一层叠一层,笑得眼睛几乎眯成了两条缝。
她伸手摸了摸楚天青的头顶:“外婆给你做你爱吃的那些菜……哎,我家宝宝真有出息,今年你考上了大学,就要去北京了吧?我还没去过北京,七八十岁的人了,连长城和天安门都没见过,你以后……寄几张照片回来,好不好?我也想瞧瞧你在那儿的样子。”
外婆那个年代,照片是一种实体,也是一种纸质的记忆,一张张地印出来,能装进相册里,也能藏进抽屉,随着时间的流逝,边角会渐渐泛黄。
楚天青知道,时至今日,外婆还保留着收集照片的习惯。外婆家的相册里,既有楚天青年幼时的傻笑,也有父母年轻时的身影。
楚天青小声答应:“嗯,外婆,我今年九月去北京上学,到时候会拍很多照片,然后,我会把照片洗出来,都寄给你。”
外婆的手掌还停在楚天青的头顶上,缓缓地抚着,一下一下的。楚天青想起了小时候,自己在老宅的木床上看书,不肯关灯,外婆也是这样哄她睡觉的。
她隐约能感觉到外婆掌心里的粗糙掌纹。
外婆嘴里轻轻念着一句话,眼角似有泪光闪烁:“好孩子……我的好孩子。”
楚天青点了点头。她是外婆的好孩子,也是妈妈的好孩子。
哪怕焦虑症还没有彻底痊愈,她已经渐渐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节奏,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努力学习,遇到困难时,也学会了不再逃避。
她经常去楼下晒太阳,风吹在脸上的时候,她会闭上眼睛,感受阳光的温度、空气的流动,还有周围那些嘈杂而真实的声音。
她知道,只要继续这样生活下去,她的身体会慢慢恢复,心态也会越来越稳定。
她和她的家人,一定会过得越来越好。
“当年家里那么难熬,你妈说撑不过去了,我就告诉她,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外婆躺到了床上,闭上双眼,喃喃自语,“这一转眼啊,我家宝宝就快十八岁了,越长越大了,越来越聪明了……”
楚天青抬手,指向了墙上的日历:“再过一个月,我就成年了。”
楚天青忽然意识到,外婆在和她独处时,总是叫她“我家宝宝”。如果有旁人在场,外婆会叫她“天青”。这种亲昵与克制,是外婆特有的温柔。
不管她长得多大,走得多远,在外婆和妈妈的眼中,她始终是她们的宝宝。
第55章
二月中旬,春节将至,街道上不少店家在门前贴上了对联,放眼望去,一片红红火火,也算是弥漫着年味了。
楚天青和爸爸妈妈去超市采购了年货。这也是他们全家人第一次一起逛超市。
楚天青推着购物车,穿梭在货架之间。她挑了香肠、虾仁、三文鱼、羊腿、核桃……每一样都是她爱吃的。
结账时,商品总价清晰地显示在了屏幕上。
妈妈吓了一跳,爸爸也吓了一跳,只有楚天青神色如常,默默掏出手机付钱。
爸爸嘴唇动了动,却连一句话都没说出口。
妈妈搂住楚天青的肩膀,小声说:“这……这也太贵了吧,以后咱们不能再来这种超市了。”
楚天青指了指塑料袋里的食品:“这些东西本来就贵啊,无论在哪里买,都不便宜……过年了,我们就吃点好的吧。”
妈妈提起一个塑料袋:“好,过年了,咱们吃点好的。”
楚天青从妈妈手里接过塑料袋:“我来拎吧。”
妈妈原本还想拿回塑料袋,楚天青轻轻避开了妈妈的手。妈妈就把楚天青的围巾往上拉了拉,盖住她衣领间的那点缝隙。
回家的路上,天色渐暗,街边的路灯一个接一个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