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发现敌人!”
“开火!”
1913年12月8日。
在通往埃及的要道托布鲁克上,占领托布鲁克的德军,与意法两国开启了一场三国混战。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司令官!敌人的火力太猛了!”
“呸!敌人不过是些非洲黑鬼!连这些野人都冲不垮,还在这里抱怨?”
而义大利军队也充分展示了他们“义大利军”的素养与本色。
不,也许是北非这片土地的烈阳让他们变得软弱?
至少在伊松佐战线上的义大利士兵,哪怕將领再怎么无能,士兵们还是凭著对老对手奥匈帝国的仇恨,一直在战场上拼命战斗,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顽强。
但在这片灼热地狱般的山区战场上,他们的英勇明显没有在西线那高海拔、两千到三千米的堑壕战上那么显眼。
“真主至大!”
“七点钟方向!塞內加尔步兵!挡不住了!”
“准备白刃战!准备白刃战!”
相比之下,法国的殖民地部队在沙漠的炽热中比这些被晒得发昏的义大利人战斗得更为勇猛。
毕竟,北非的沙漠是他们的主场。
这片炽热而无情的土地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家常便饭,他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不断袭击德军的侧翼。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呃啊!”
“啊啊啊——!”
然而,阿斯卡里士兵並没有忘记他们从德军军官那里学到的一切。无论是面对塞內加尔人的猛衝,朱阿夫步兵的精准狙击,还是古米尔部队的渗透突袭,他们依然凭藉著衝锋鎗、狙击步枪,以及从英国人那里获得的刘易斯轻机枪,死守著阵地,毫不动摇。
“炮兵部队!十二点方向,开火!”
“fire!”
“轰——!轰——!”
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的精准炮火支援,大大减轻了前线苦战中的阿斯卡里士兵的压力。
再加上,自从芬兰湾海战结束后,抵达地中海的德意志海军舰队,也在用舰炮支援著托布鲁克的友军。
於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托布鲁克仍未有陷落的跡象。
“该死,不能再拖下去了。。。。。。”
“从本土派来的援军还没有消息吗?”
“伊松佐那边的战况比预想的更糟糕,再加上u型潜艇正在袭击我们的运输舰。。。。。。”
儘管意法联军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战斗却陷入了令人焦躁的僵局,时间无情地流逝,毫无成果。
谁也不知道德军的增援何时会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