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即便在威尼托战场接连碰壁,墨索里尼仍把二十万大军交给了格拉齐亚尼。
不,更准確地说,正是因为在威尼托惨败,他才不得不勉力抽调兵力,冒险孤注一掷。
法国尚且踏上了连拿破崙都未曾征服的英国本土,而唯独义大利一无所获。
儘管彼得罗·巴多格里奥信誓旦旦地保证“这次一定与上次不同”,但奥匈帝国的防线依然稳固如初。而那些原以为会与自己同仇敌愾的威尼斯与威尼托的义大利人,反倒高高竖起了中指。
威尼托与威尼斯本就有强烈的分离独立意识。
若奥匈帝国在这里如同在利比亚那样施行压迫与歧视,或许另当別论。但奥匈担心威尼托的义大利人会变成“第二个塞尔维亚人”,於是反而大方地赐予他们自治权。
於是,他们的心意是渐渐偏向“归来的君主”、口口声声说著“只求你们安静”的哈布斯堡皇帝,还是偏向想要把他们再次强行纳入义大利王国的墨索里尼,这答案根本不言自明。
“你们这些叛徒!还敢自称是义大利人?!”
这对墨索里尼来说,是无法忍受的耻辱。
可无论怎样,义大利军队依旧在原地打转,而他急需一场胜利。
这便是他盯上北非的理由。
“用不了多久,大不列顛岛就会被盟军完全夺回,英国也必將重新振作。所以务必要记住,这次机会绝不能错过。”
“请放心吧,元首。我鲁道夫·格拉齐亚尼与眾不同。我以性命起誓,绝不会令您失望。”
“我相信你,元帅。”
墨索里尼点头,格拉齐亚尼低下头,嘴角却悄然勾起。
局势对他而言並不坏。
驻守利比亚的奥匈军多半是当地招募的土著士兵,英国本土自身焦头烂额,哪有余力兼顾埃及?
更何况,格拉齐亚尼还有盟友。
驻扎阿尔及利亚的戴高乐与法国军队会给予支援,而攻陷直布罗陀、跨过海峡高喊“收復摩洛哥”的西班牙军队,也將在镇压里夫共和国后赶来相助。
“巴多格里奥老头,你该退场了。”
而接替他的,必將是自己。
鲁道夫·格拉齐亚尼,將站上义大利军队的顶点。
“那么,我这就动身。”
“祝你好运,元帅。”
在幸福的幻想中,格拉齐亚尼向墨索里尼敬礼,然后转身离去。
脸上,已然浮现出唾手可得胜利的神色。
。。。。。。
呜────
“启航了!”
“为了义大利王国!”
1936年2月21日。
不分轴心国还是同盟国,所有人都在等待的那一天终於来临,义大利军队北非出征之日。
格拉齐亚尼与眾多义大利军人在船笛轰鸣中,感受著冬日里依旧温暖的地中海海风与阳光,驶向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会有漂亮的姑娘吗?”
“有也不会看上你。”
“你他妈说什么?”
“希望法餐合我胃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