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们也並非束手待毙。比起德意志佬,那群英国海盗更想亲手把我们沉入海底。”
让苏尔的声音低沉,却燃著烈火。
他的部下们也並未露出怯意。哪怕敌人强大到难以想像,他们也不会像羊羔般静待死亡。
“正好,就让我们利用这一点。”
“您的意思是。。。。。。趁其破绽?”
“没错。就用『维尔纳夫』与『布干维尔』这两位英国小姐做诱饵。那些傢伙一定会像发情的猎犬一样扑上来。”
眾人露出微笑。那是死地前的笑,是古老荣誉的回光。
他们想起一百三十年前,特拉法加尔的海面上,法舰“雷德托布尔號”(redoutable)的舰长让·卢卡斯(jeanjacquesétiennelucas),寧死不降,反以血战让纳尔逊折戟沉沙。
那一刻,海水也记住了“法兰西的倔强”。
“就算只能带走一个敌人也好。我们虽无法生还,但要让他们在梦中永远记起法国的噩梦。”
“至少。。。。。。死得痛快。”
因为,对法国人而言,没有什么比向英国人竖起中指更令人愉快的事了。
“起锚——!”
“全舰出击!无畏前行!”
几日后,1936年7月3日。
法兰西“突击舰队”为切断盟军的补给与运输线,驶离布雷斯特。
“巴克豪斯司令!法军舰队出动了!”
“很好——决战的时刻到了!在海峡群岛附近拦截他们!”
几乎同时,得知情报的英国本土舰队也拔锚启航,去迎击他们的老对手。
他们从未想过自己会输。
。。。。。。
“真是搞不懂,我们非得亲自来一趟吗?”
在被派来支援皇家海军,停泊於英吉利海峡外海的希佩尔级三號舰“欧根亲王號”(prinzeugen)上,舰长赫尔穆特·布林克曼(helmuthbrinkmann)正凝视著远处密集列阵的英国本土舰队,神情中带著几分倦怠与不耐。
那一艘又一艘庞然大物般的战舰在晨雾中浮现,舰身如灰白色的钢铁山脊,一望无际。
“到底要多少战列舰才够?巡洋舰又得几艘?”他暗暗嘀咕。
若不知情的人看到这一幕,大概会以为他们是要去打一场史诗级的舰队决战。
当然,这么说也没错,他们此行的確是为了彻底摧毁残余的法国舰队。
只是,即便如此,也未免太夸张了些。
以目前在英吉利海峡岛屿附近集结的这支庞大舰队的实力,就算將兵力削减一半,再削减一半,恐怕也足以碾碎那支所谓的“法国袭击舰队”。
然而,皇家海军对法国的怨恨早已深入骨髓。
自英国內战时期起,法国一度趁乱占领海峡群岛(这片原本属於英国王室的岛屿,位於诺曼第外海,是英法之间最古老的爭夺焦点之一),直到诺曼第登陆作战后才重新被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