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公告措辞强硬,明确要求参与机构必须接受最严格的背景审查和全程监督,评估结果将作为最终决策的唯一科学标准,并报国家部委备案。
一旦由国家级的权威机构进驻,进行透明勘察,东湖地下到底有什么,将不再是秘密。
对手们此前所做的一切篡改、掩盖、秘密勘探都将失去意义。
他们要么放弃这块肥肉,要么就必须在这家权威机构得出结论前,要么控制它,要么阻止它。
果然,招标公告发布后,清源市和省里暗流再度汹涌。
赵德明先是按捺不住,给江枫打了个电话,语气看似关切:
“江市长,招标彻底勘察是好事,科学决策嘛。不过,这样兴师动众,会不会成本太高,周期也太长了?”
“现在上面都讲究效率,咱们清源市的发展等不起啊。是不是可以考虑利用省里现有的勘察力量,或者……像之前有公司提议的那样,部分采纳前期成果?”
江枫淡淡回应:
“赵局长,东湖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正因为前期数据不可信,才需要这次彻底的清查。”
“成本高、周期长,是为了避免将来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是常委会的集体决策,必须严格执行。”
赵德明碰了个软钉子,讪讪地挂了电话。
紧接着,省里几位之前打过招呼的领导,又或多或少地表达了类似“关心”,但都被慕晚晴和江枫以“集体决策”、“科学严谨”、“避免再次失误”等理由顶了回去。
对手显然不会坐以待毙。
几天后,一家名为“寰宇地质服务有限公司”的外企背景机构高调宣布参与投标。
该公司号称拥有全球顶尖的勘探技术和服务经验,母公司是国际矿业巨头长期的合作伙伴。
他们提交的投标文件厚达数册,技术方案看起来无懈可击,报价也极具竞争力。
几乎同时,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专家文章”和“舆情分析”,质疑清源市招标要求的“背景审查”和“全程监督”是设置隐形壁垒,排斥国际先进技术和机构,不利于地方开放形象和引进国际资本。
一些看似中立的经济学者也在访谈中暗示,过分强调透明和保密可能徒增成本,拖慢发展。
小陈监控网络舆情,及时将这些情况汇报给江枫。
“市长,这家‘寰宇地质’的背景查过了,注册地在海外,国内是新设分公司,但团队阵容看起来很豪华,履历光鲜。网络上的舆论攻势,背后也有推手痕迹。”
江枫冷笑:“他们果然换了打法。白手套不好用了,就换上国际牌,还想用舆论压我们。可惜,他们打错了算盘。”
他和慕晚晴迅速商定对策。
一方面,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真正的权威专家在官方媒体发声,阐述东湖项目特殊性和全透明勘察的必要性,强调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性,驳斥“设置壁垒”的说法,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
另一方面,江枫指示招标办,严格按照程序,对“寰宇地质”进行极其严格的资格预审和背景调查,特别是对其母公司的业务往来、最终受益人、核心技术人员的详细背景及其与国际矿业资本的关联,要求提供经得起核实的证明。
这一查,果然查出了不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