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震动波表达:“请求品尝地球‘共享之食’。”
系统允许后,一滴粥液通过空间折叠传送至他所在星球,投入其矿物锅中烹煮。
十分钟后,他回馈信息:
>“热量仅提升0。3%,但意识波动增强0%。
建议列为跨文明情感交流标准食品。”
越来越多的生命体开始关注这座小小的灶房。
它不在任何官方名录上,却已成为宇宙中最新的精神坐标。
午夜时分,铁锅第三次震动。
乳白流质涌出,在地面绘出新字:
>“传火者,非独善其身,乃以己身为薪。”
紧接着,锅底印记光芒大盛,一圈涟漪扩散而出,直冲云霄。
刹那间,全球所有曾与“灶网”
有过关联的地点??废弃食堂、太空厨房、难民营灶台??全都感应到波动。
有些地方尘封多年的炉灶自行点燃;有些地方地下岩层自发形成锅状结构;更有甚者,新生儿第一声啼哭竟伴随着“咕噜”
饭泡声,医生惊呼“这孩子肠鸣音像极了煮粥”
。
老学者仰望星空,忽然明白:
这不是结束,而是开端。
宁拙点燃的,不只是火,而是一种文明演进的新路径??**以烹饪为媒介,以共食为契约,重建破碎的信任与归属**。
他转身,对众人说:“从今往后,南街七号不再只是一个地址。
它是‘第一灶’,是火种源,是所有愿意为陌生人点火之人的归处。”
宁小满站在锅前,手扶木勺,望着翻滚的粥面。
他想起母亲临终的话,想起父亲的名字,想起自己曾以为的孤独命运。
如今,他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
他是火的继承者。
是饭的守护者。
是爱的传递者。
他轻声说:“明天,我想做包子。”
林素娥笑了:“好,我教你发面。”
锅还在滚。
火还在烧。
而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一颗新生行星的地壳刚刚裂开,一道乳白色的液体缓缓渗出,凝聚成两个字:
>“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