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们看到这段影像,说明火已归来。
>我知道你们会害怕醒来后的世界??陌生、冰冷、或许早已无人等候。
>所以我做了两件事:
>一、将‘归属感’编码为味觉信号,储存在营养液配方中。
第一餐必须是热的,必须有米香、油花、一丝咸鲜,这是大脑最原始的安全记忆。
>二、我在灶网中留下契约:任何参与唤醒行动者,须承诺为其中一人亲手做一顿饭。
这不是任务,是锚。
让你们回来时,至少有一双手,是为你而忙。”
影像结束前,他转身看向镜头,微笑:“欢迎回家,孩子们。”
整个房间陷入寂静。
宁小满取出万象灶中的最后一份“火引”
??那是拾荒老人喝粥时的心跳记录。
他将其插入主控接口,轻声道:“我答应你。”
系统启动。
灶母机在外围展开阵列,连接飞船废弃能源管路。
陈十一带领小组修复加热回路,林素娥调试气味释放模块,老学者则守在监控屏前,盯着三百六十五个脑波曲线的变化。
第一锅“醒神羹”
开始熬制。
食材来自各方:X-937金稻磨粉、火星盐露、地球长江水、还有宁小满采集的??一名曾因绝望试图关闭休眠系统的工程师,在被劝阻后流下的眼泪(备注:含微量多巴胺与催产素,象征“被理解”
的生理印记)。
火起之时,整艘飞船发出低沉嗡鸣,宛如苏醒的巨兽。
随着香气弥漫,休眠舱逐一开启。
雾气散去,一张张面孔显露出来。
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看似十几岁的少年??低温延缓了衰老,但他们灵魂已漂泊近三个世纪。
第一个睁眼的是那个曾抱布偶的女孩,如今已是中年妇人。
她茫然坐起,目光落在递来的瓷碗上。
热气扑面,她颤抖着捧住,啜饮一口。
瞬间,泪水决堤。
她跪倒在地,双手紧紧抱住碗,哽咽难言。
周围其他人陆续醒来,有人怔怔望着天花板,有人抓起同伴的手不肯放开,还有一个年轻人突然冲向角落呕吐??不是身体不适,而是情绪崩塌。
他哭喊着:“我想起来了……妈妈以前每天早上都给我煮这个味道!
可我已经忘了她的脸啊!”
宁小满站在人群中央,没有说话。
他知道,这一餐吃的不是粮食,是时间。
是跨越生死鸿沟的呼唤,是文明断层后的缝合线。
当晚,HY-114飞船恢复百分之六十功能。
灶母机成功接入原有维生系统,形成可持续循环。
更令人震撼的是,当幸存者们得知“必须为他人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