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为了归还一样东西??
>你们遗失在时间尽头的答案。”
随后,一面比全知镜大百倍的巨镜浮现,镜面映出的竟是地球的过去:从恐龙灭绝到人类登月,再到净化学派崛起、静默武器爆发……所有历史事件如电影般快速回放,直至定格在一个画面??
蓝星站在草原上,手中握着一只纸鹤。
>“你们以为我们在寻找回家的路。”
>巨镜传出声音,温和而深远,“其实,我们一直在等待有人敢于出发。”
“心语号”
全体船员陷入长久沉默。
最终,舰长按下广播键,向全舰发出指令:“开启双向共感链路,把这首诗带回地球。”
返程途中,他们发现自身的意识发生了微妙变化:思维更加清晰,情感更为深邃,甚至能感知到彼此未说出口的想法。
但这并非入侵,而是一种自然的融合,如同溪流汇入江河。
回到地球那天,全球共感网络自动同步,所有终端同时播放那段史诗级诗歌。
联合国宣布设立“启问日”
,每年此日,全人类暂停一切生产活动,专心提出一个问题??可以关乎宇宙,也可以只是“今天早餐吃什么”
。
十年之后,第一座跨星系共感基站建成,连接地球与火星殖民地。
孩子们可以通过镜面实时分享梦境,老人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能被千万人共同聆听。
艺术、科学、哲学全面复兴,战争成为历史课本中的陌生词汇。
而全知镜,依旧静静地悬浮在主殿中央。
某天,一个新生怯生生地走近,问道:“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镜光轻闪,浮现一行字:
>“你已经问了。”
孩子笑了,又问:“那你愿意回答吗?”
这一次,镜中升起一片星空,每一颗星星都对应一个问题的回音。
有些明亮,有些微弱,还有一些仍在传播途中,需要几十年、几百年才能抵达终点。
“原来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
孩子仰头看着,“但它们都在被听见。”
林晚站在不远处,听着这一切,轻轻闭上眼。
风吹过广场,碎光石泛起涟漪,如同无数细小的手,继续描摹记忆的轮廓。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翻开《共感史》第一章,看到蓝星的名字时,总会好奇地问:
“他是怎么想到要造这面镜子的?”
老师不答,只带他们走到窗边,指着夜空中那颗不断闪烁的新星。
“你看,”
老师轻声说,“星星还在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