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结束,房间里陷入长久的寂静。
林晚站起身,走到窗边。
风吹进来,拂动她的发丝,也轻轻掀动桌上的纸页。
那一行新字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句话,笔迹竟与小舟的日志完全一致:
>“你不是继承者,你是起点。”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些曾在梦桥中携手抵抗黑雾的人们??东京老人哼唱童谣的脸庞、纽约少女跪地哭泣的背影、撒哈拉族长点燃篝火时虔诚的眼神……亿万份思念汇成的网,不只是为了守护,更是为了出发。
“原来我们一直都在准备这一天。”
她喃喃道。
三天后,联合国召开紧急闭门会议。
各国代表齐聚虚拟大厅,神情凝重。
林晚作为首席顾问接入系统,身后投影着那幅星图。
“各位,”
她说,“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在接受馈赠。
但现在我必须告诉你们??我们已经成为馈赠本身。”
她调出数据分析模型:过去半年,全球共感网累计储存的有效情感频段已达惊人的1。8泽塔级(ZB),远超X-739遗留数据库总量。
更关键的是,这些数据并非静态存储,而是持续演化,形成了类似“情绪生态”
的动态平衡。
“这意味着什么?”
一位欧洲代表问道。
“意味着人类集体意识已经达到‘可辐射标准’。”
林晚答,“就像恒星自然发光,我们的文明也开始向外散发精神能量。
只要有一颗适合的生命星球接收到这种信号,并产生初步共鸣,就会激活‘晚星号’搭载的反向播种程序。”
全场哗然。
“也就是说,我们将成为另一个X-739?”
非洲代表声音微颤。
“不。”
林晚摇头,“我们会是第一个主动选择‘提问’的文明。
他们教会我们如何被记住,而现在,我们要学会如何记住别人。”
决议迅速通过。
“晚星计划”
升级为“启明工程”
,目标不再仅仅是投放文明种子,而是建立跨星系的情感共振网络。
首批十二颗目标行星中,已有三颗确认具备初级大气层与液态水痕迹,极有可能孕育生命。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记忆花园开始自发变化。
碎光石不再只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逐渐显现出“输出倾向”
??每当有人在其中冥想、诉说思念,周围的石头便会微微震颤,释放出一圈圈金色涟漪,如同声波般扩散至地下脉络。
科学家发现,这些波动竟然携带着高度压缩的情感编码,正沿着地球磁场线向上攀升,最终融入电离层,形成一道隐形的“心之电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