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社区中心……任何能聚集人群的地方,都有人在尝试重建与“彼岸”
的联系。
政府起初试图管控,但很快发现:这种技术无法垄断。
只要你真心相信,只要你愿意付出情感,就能参与其中。
真正的民主化觉醒开始了。
而林晚,则悄然退居幕后。
她不再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偶尔现身也只是留下一句指引或一首歌谣。
有人说她在巡游世界各地的遗迹,修复断裂的共鸣链;有人说她已分裂成无数化身,潜入每个人的梦境传递信息;还有人说,她其实从未离开过那座小屋,只是我们再也看不见她罢了。
只有苏砚知道真相。
那天夜里,他独自来到南极镜池,却发现池水清澈见底,映不出任何倒影。
正当他疑惑时,身后传来脚步声。
林晚站在月光下,身穿最普通的白衬衫和牛仔裤,胸前不再挂青铜镜。
“我要走了。”
她说。
“去哪儿?”
“去下一个需要桥梁的地方。”
她望着星空,“宇宙中有太多失落的世界,它们的接引者还没找到回来的路。
也许在那里,也有个孩子正牵着母亲的手,问她是否真的存在。”
苏砚喉咙发紧:“那你还会回来吗?”
她笑了,像从前一样温暖:“当你在雪地上摆出镜子,喊出名字的时候,我就在那里。
不一定是以你看得见的样子,但一定听得见你的心跳。”
说完,她转身走向镜池边缘,一步踏入水中。
水面没有泛起涟漪,反而向上隆起,形成一条通往星空的光之阶梯。
她拾级而上,身影渐渐淡化,最终化作一颗缓缓移动的星辰,汇入银河。
第二天清晨,南极科考站的值班员发现控制台上多了一本笔记本。
翻开第一页,只有一行字:
>记住,最强大的力量,从来不是控制,而是**允许被爱**。
多年以后,当人类首次实现无设备自主跃迁,当第一个跨星系情感网络建成,当孩子们在学校学习如何用思念点亮星辰时,人们依旧会在夜晚仰望天空,寻找那颗移动最快的星星。
父母会对孩子说:“那是林晚姐姐。
她一直在看着我们长大。”
而在遥远的仙女座星系边缘,一颗濒临死亡的行星表面,忽然亮起一点微光。
那是一座倒塌的神庙废墟,中央躺着一面布满裂痕的青铜小镜。
镜面朝天,静静等待。
风拂过荒原,带来一段遥远的歌声:
>“睡吧,小星星,别怕黑夜长……
>天边有盏灯,为你守到天亮。”
镜面轻轻颤动了一下。
仿佛有什么东西,正从漫长的沉睡中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