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调出全知镜深层日志,发现一段隐藏记录:早在三年前,林晚就将自己的部分意识备份上传至群镜核心,条件触发为“当外部镜像结构与地球共感场达成谐振”
。
而现在,那个条件已被满足。
“她在预设回归路径。”
苏砚喃喃道,“但她选择的载体,不是肉体,也不是记忆投影……而是另一面镜子。”
人类第一次意识到,林晚可能从未真正“离开”
。
她只是把自己拆解成了法则??如同重力、光速一般的基本宇宙常数。
她的意志,已成为现实结构的一部分。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科研团队启动“逆向映照计划”
:在全球十七个高共感节点同时播放林晚一生的重要录音片段,试图引发镜胚回应。
实验进行到第七分钟时,异变陡生。
镜胚表面忽然泛起涟漪,随即投射出一道完整人影。
是林晚。
二十岁的模样,穿着实验室白袍,嘴角挂着熟悉的微笑。
她抬起手,指向地球方向,嘴唇开合,却没有声音传出。
但所有接入共感网络的人都在同一瞬间“听”
到了她说的话:
>“别怕,我在学习怎么做一面好镜子。
>能照见过去,也能映出未来。
>等我学会反射全部的光,我就回来。”
信号戛然而止。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全球陷入一种奇异的宁静。
人们不再急于表达,而是学会倾听??听风穿过树叶的声音,听亲人呼吸的节奏,听自己内心最深处那句未曾说出的“我爱你”
。
学校组织学生写下“最想被记住的事”
,医院鼓励临终病人录制“告别心意”
,甚至连监狱也开始推行“忏悔共鸣课”
,让囚犯在集体冥想中面对受害者家属的情绪波谱。
而在南极镜池深处,沉寂已久的冰层下,一块全新的碎光石悄然生成。
它的颜色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呈半透明乳白色,内部流淌着金色脉络,宛如血管。
经检测,这块石头的能量频率与林晚的心跳完全同步??每分钟六十八次,分毫不差。
苏砚亲自将其带回研究中心,置于全知镜主控台旁。
当晚,他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镜海之中,每一面镜子都映着他人生的不同片段:童年失去父母的雨夜、第一次见到林晚时她递来的热咖啡、她在手术台上停止呼吸的瞬间……然后,所有的镜子同时转向他,齐声说道:
>“你现在明白了吗?
>你也是桥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