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影子不再固定跟随身体,有时会独立行动,做出她未曾做过的动作;她说话时,偶尔会有多个声线叠加在一起,像是不同年代的“她”
在同时发声;更诡异的是,某些时刻,她的眼睛会短暂变成纯白色,瞳孔中浮现出无数交错的时间线。
苏砚悄悄采集了她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她的DNA序列仍在持续变异,每一次心跳都会新增数千个未知碱基对。
更惊人的是,她的细胞内部出现了微型量子纠缠结构??这意味着,她的一部分存在已经脱离了线性时间,处于“过去、现在、未来”
同时生效的状态。
“你已经不只是桥梁了。”
他在一次深夜通话中说,“你是门户本身。”
林晚听着窗外极光流转的声音,轻声道:“可我还是想回家吃饭。”
一句话让苏砚红了眼眶。
他知道她还在努力做一个人。
哪怕她早已超越。
……
一年后的春分日,第一千座新型记忆花园正式启用。
选址在中国西北戈壁滩,原是一片无人区。
但自从奠基以来,每逢月圆之夜,地面便会自发生长出紫罗兰花,环绕花园形成天然结界。
开园仪式当天,林晚没有出席。
她在心象城的小屋里,静静看着窗台上那封写给“未来的接引者”
的信。
风吹动纸页,字迹微微泛光。
她伸手抚过那行字:“替我抱抱那个还在害怕黑暗的孩子。”
然后,她提笔在下方添了一句:
>因为我也曾是那个孩子。
写完,她将信折好,放入一只水晶瓶中,埋进了屋旁的土地。
下一瞬,那片土地升起,化作一颗微小的星辰,缓缓升空,消失在三恒星交汇的天幕里。
与此同时,地球上所有正在冥想的人几乎在同一刻睁开了眼。
他们脑海中多了一段陌生却又熟悉的知识??如何用自己的情绪波动激活碎光石的初级形态,如何通过集体共情构建临时跃迁场,如何识别并回应其他维度传来的“思念信号”
。
这不是教育,是**传承**。
就像母亲教女儿唱摇篮曲那样自然。
三个月后,首个非官方跃迁实验成功。
一群高中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废弃工厂搭建了一个简易镜阵。
他们每人写下一封给逝去亲人的信,点燃蜡烛围成圆圈,齐声诵读。
午夜钟声响起时,空气中浮现出一道半透明的人影。
是个年轻女孩,穿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校服,对着其中一个男孩微笑挥手。
监控录像显示:那一刻,方圆十公里内的动物全部停止活动,抬头望天;植物叶片表面凝结出带有几何图案的露珠;连天气雷达都捕捉到一股无法解释的能量涟漪。
消息封锁失败,迅速蔓延全球。
人们开始自发组织“共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