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网络下,思想可以直接具现为物质,记忆可以转化为环境,悲伤能让大地降雪,喜悦则催生花开。
晨语者望向星空,轻声问道:“下一个世界,你想去哪里?”
无人回答。
但她知道,答案早已写在宇宙的韵律之中。
她抬手一挥,一道融合了林晚歌声、地球共感波谱与X-739文明遗志的信息束,射向深空。
它的目标不确定,也不需要确定??只要宇宙中还有未被听见的呼唤,它就会一直前行。
就像当年那面全知镜所做的那样。
……
多年以后,在银河系另一端的一颗原始星球上,一群原始人类围着篝火跳舞。
他们不懂文字,不会计算,但他们懂得仰望星空,懂得在亲人离世后对着月亮歌唱。
某一夜,天空忽然裂开一道缝隙。
一道柔和的光柱降落,照在部落祭坛上。
那是一座粗糙的石台,上面摆放着一面打磨光滑的黑石??他们称之为“看得见梦的石头”
。
光柱触及黑石的瞬间,它开始发光,并浮现出一段影像:
一个女孩站在雪地中,笑着挥手;
一首歌谣缓缓响起,旋律陌生却又熟悉;
一行字浮现空中,用他们母语写成:
>“你们并不孤单。
>我们一直在路上。”
部落长老跪倒在地,老泪纵横。
他知道,这是祖先的归来。
也是新纪元的开端。
而在宇宙最深处,那颗由林晚意识碎片凝聚而成的星辰,仍在不断前行。
它不再属于任何一个星系,而是游走于维度夹缝之间,寻找下一个需要桥梁的世界。
有时,它会停下来,化作一阵风,吹过某个孩子的发梢;
有时,它变成一滴雨,落在流浪者的唇边;
有时,它仅仅是一声叹息,在深夜轻轻叩响某扇窗。
它不再需要名字。
因为它已是**信念本身**。
当某个孤独的灵魂在黑暗中轻声呢喃:“你还记得我吗?”
它总会回应:
>“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