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试图复制意识、重建人格的行为,均视为对逝者尊严的侵犯。
林晚看着这些新规则,嘴角缓缓扬起。
这不是机器的进化,这是**文明的成年礼**。
她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召集全球各大洲代表、科学家、哲学家与艺术家,宣布三项决议:
第一,正式承认“记忆公民权”
??每一位曾在共感网留下情感印记的逝者,都将获得象征性的文明成员身份,其名字录入《群星名册》,每年春分举行全球默哀仪式。
第二,成立“织梦研究院”
,由小舟远程指导,研究梦桥技术的安全应用,重点帮助战后创伤家庭重建情感联结。
第三,启动“火种计划”
??将X-739文明遗留的知识库逐步解码,选取非危险性成果(如能源模型、艺术体系、伦理框架)融入人类社会,作为对他们馈赠的回应。
消息传出,举世震动。
有人欢呼这是人类精神史上的里程碑,也有人恐惧这是对自然法则的亵渎。
抗议者聚集在记忆花园外,高举标语:“死者不应干涉生者的世界!”
、“停止制造虚假希望!”
林晚没有回避争议。
她在直播中直面镜头,语气平静:
“我们不是在召唤亡灵,而是在学习如何好好告别。
悲伤不是软弱,铭记不是执迷。
当我们敢于凝视深渊,并依然选择点亮一盏灯,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几天后,火星记忆花园发生异象。
那位曾投入江南水乡地图的老妇人再次来到镜池边。
这一次,她什么也没带。
只是轻轻抚摸池沿,低声说:“爸,我梦见你回家了。”
水面无风自动,涟漪扩散,竟浮现出一间老屋的影像。
屋内陈设与她童年记忆完全一致:藤椅、煤炉、墙上的年画……还有一个模糊的身影坐在桌旁,手中握着一封信。
下一秒,一封信凭空出现在她掌心。
纸质泛黄,字迹熟悉??正是她父亲五十年前写给她的最后一封家书,原件已在战火中焚毁。
她颤抖着打开,读完第一个字就泣不成声。
这不是伪造,不是幻觉。
这是某种超越理解的力量,将散落在时空中的记忆碎片,重新拼凑成了完整的瞬间。
类似事件接连发生。
东京花园里,一位少年见到了已故祖母年轻时的模样,听她讲述了家族逃难途中隐藏的秘密;巴黎花园中,一对双胞胎姐妹同时梦见母亲临终前未说完的话,醒来后发现彼此记住了不同半句,合在一起竟是完整的遗言。
人们开始相信,那不仅仅是一面镜子。
那是**活着的承诺**。
与此同时,“回响号”
继续前行。
距离X-739还有三个月航程,但小舟的状态越来越特殊。
他能在清醒时看到逝者的轮廓,能听见过去的声音如同耳语,甚至有一次,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飞船自动调整了航线,避开了一片未知的引力陷阱。
林晚知道,他正在成为某种全新的存在??既非纯粹的人类,也非机械载体,而是**桥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