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兽医,开局给朱标续命 > 162 浑水的下面是什么(第1页)

162 浑水的下面是什么(第1页)

清晨。

太阳冉冉升起,

晨光在皇宫的琉璃瓦上跳动。

朱元璋已经用过了早膳,拿着几本奏疏,正在去咸阳宫的路上。

官员们有假期,他没有假期,

他身边的几个大学士自然也没了假期。。。

东华门外,寒风凛冽。

董桂花挑着担子,脚步沉稳地穿过宫门。守门的侍卫见是他,只略略点头便放行了。这几个月来,他出入皇宫如入自家后院,连腰牌都懒得查验。可今日不同,刚走几步,身后便传来一声厉喝:“站住!”

董桂花回头,只见一名新来的年轻侍卫拦在道中,手中长戟横出,冷声道:“你是何人?担子里装的什么?”

他微微一笑,放下担子,掀开布帘,露出蜂窝煤炉与机关:“御医董桂花,奉太子令旨,进宫演示新式取暖之法。”

那侍卫一怔,忙收戟行礼:“原是董大人……卑职不知,多有得罪。”

“无妨。”董桂花摆手,“你尽忠职守,本就是好事。”

黄子澄早在门内等候多时,远远瞧见他来了,连忙迎上:“七郎,可算到了!太子已在小殿候着,就等你这一炉火呢!”

两人并肩而行,穿廊过院。沿途宫人纷纷侧目??这位曾经默默无闻的太医院小吏,如今竟成了太子跟前的红人。连蓝玉通那样的勋贵之后,见了他也得拱手称一声“董先生”。

小殿之内,炭盆微温,却难敌冬日严寒。朱标坐在轮椅上,脸色仍显苍白,但眼神清明了许多。见董桂花进来,他抬手笑道:“你这回又带了什么奇巧之物?莫不是又要炸了朕的宫殿?”

众人哄笑。

董桂花也不慌忙,将担子放下,取出蜂窝煤炉,又从旁取出陶制排烟管,在墙角比划了一番:“殿下请看,此炉专为室内取暖设计。煤块乃特制‘蜂窝煤’,耐烧、火力稳,且配有风门调控。最要紧的是??”他指了指陶管,“此管可穿墙而出,将烟气尽数排出屋外,绝无炭气中毒之虞。”

朱标听得眼睛一亮:“真能如此?”

“臣岂敢欺君。”董桂花拱手,“请殿下容臣当场试用。”

张铁柱早已按捺不住,抢上前帮忙:“我来我来!这玩意儿昨儿就在厨房用了半日,饭都熟得快!”

不多时,炉火点燃,蜂窝煤燃起青焰,热力渐升。而那陶管果然将烟气导出窗外,屋内竟无一丝呛味。太子亲自凑近嗅了嗅,惊喜道:“果然清净!比那木炭强多了!”

黄子澄也连连点头:“不但干净,还省柴薪。若百姓家家户户都能用上,岂非大利?”

“正是。”董桂花趁机进言,“臣斗胆奏请:准许商家批量生产蜂窝煤及炉具,由官府监督质量,以工代赈招募贫民制作,既可解决流民生计,又能推广便民之器。”

殿中一时寂静。

朱标沉吟片刻,缓缓道:“你说的‘以工代赈’,可是让百姓做工换粮,而非直接施舍?”

“正是。”董桂花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白白发米,不如让他们凭劳力换取活命之资。既能养其志气,又可防懒惰滋生。”

朱标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一个‘授人以渔’。你这想法,倒与朕心中所思不谋而合。”

他转向左右重臣:“诸位以为如何?”

吕氏也在殿中,闻言起身道:“启禀殿下,妾身昨夜已命人在西院试用此炉。一夜过去,火势未熄,清晨只需拨开风门即可复燃,极为便利。若能在京城先行试点,再向全国推行,实乃惠民善政。”

周八娘也附和道:“奴婢今早在厨房用它蒸饼,火候均匀,还不冒烟,灶台都干净许多。”

众人都笑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