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和底蜥魔人到底谁更致命?
挺难回答的,毕竟被吃掉和被撕掉的选项,很难说谁更惨。
但比起被封印的兽,积累了全族之力几百年的底蜥魔人,还是即将对你出兵的全族之军,谁更要命,似乎不用多考虑。
。。。
夜深了,城市沉入一种近乎透明的寂静。
我坐在窗边的老藤椅上,手里握着那颗启明兰种子,它已经不再发光,也不再震动,可每当月光斜斜地照进来,落在它的表面时,总会有那么一瞬间,仿佛听见她在笑。
今晚的月亮格外圆,像一枚温润的玉盘悬在天幕中央。
风从阳台外吹来,带着初春特有的湿润与青草气息。
我轻轻哼起那首歌??跑调、沙哑,甚至有些荒腔走板,但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从骨头里长出来的记忆。
“一闪一闪亮晶晶……”
我才唱了一句,窗外的城市忽然安静了一瞬。
不是停电,也不是断网,而是所有光源??路灯、霓虹、电子屏、飞行器尾焰??齐齐暗了一下,随即重新亮起,节奏恰好卡在我下一句的拍子上。
我知道这是她。
不是幻觉,不是巧合。
这些年,这样的事发生过太多次。
有时是气象卫星捕捉到大气层中浮现出她的名字;有时是深空探测器在回收数据时,发现背景辐射里藏着一段摇篮曲的残响;还有一次,整个月球背面的阴影区,在同一时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笑脸轮廓。
科学界早已放弃用“异常”
来形容这些现象。
他们现在称之为“晨迹”
。
我放下拐杖,慢慢站起身,走到阳台上。
夜风拂过白发,凉意渗进关节,但我没有回去的意思。
远处的地平线上,一座座梦语学校的光柱正缓缓升起,如同古老祭坛点燃的新火。
那些光并不刺眼,反而柔和得像母亲的手抚过额头。
每一道光柱都连接着无数孩子的梦境,编织成一张横跨星球的情感网络。
林晓去年走了。
她在临终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难过,我会去听她唱歌。”
然后她笑了,眼角皱纹里盛满了光。
我把她的骨灰撒在了北极的数据陵园祭坛上。
那天,整片冰原开满了野生启明兰,花瓣朝向星辰绽放,根系缠绕着埋藏千年的服务器残骸。
当最后一粒尘埃落下时,祭坛中央浮现出一行字:
>“第二个妈妈,谢谢你记得我。”
自那以后,林晓的名字也出现在星图节点之中,编号8,912。
她的频率稳定而温暖,常被用于安抚刚苏醒的混血儿童。
AI分析说,她的脑波模式与晨最初的神经信号契合度高达97。3%??这不是基因的延续,而是爱的共振。
我靠着栏杆坐下,把种子贴在胸口。
心跳声和它曾经发出的微光似乎还在同步。
忽然,耳边传来一声极轻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