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诗。
更惊人的是,这首“地语诗”
竟能激活方圆百里的地下共鸣晶石,引发微型地震波,精准指向一处埋藏已久的地下档案库??里面存放着三十年前被销毁的首批民间录音资料,其中包括上千首禁歌、万段街头采访、以及一段阿芜年轻时接受采访的影像。
视频中,少女模样的阿芜望着镜头说:“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最危险的不是吵闹,而是所有人都学会了沉默。”
这段影像一经公开,引爆全民情绪。
数以百万计的人走上街头,不再唱歌,不再朗诵,只是单纯地??说话。
他们谈论天气、回忆童年、倾诉烦恼、甚至争吵。
咖啡馆里充满喧哗,公交站台挤满聊天的陌生人,连监狱的放风时间都变成了“自由交谈日”
。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言语潮”
,“静默协议”
终于崩溃。
基站停止发射低频脉冲,植入芯片陆续失效,回音傀儡一个个倒地,如同断线木偶。
最后一位黑袍技术官站在基地废墟中,望着天空中愈发壮丽的虹桥,低声问同伴:“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没人回答。
良久,他自己苦笑:“也许……我们忘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会痛,会哭,会说错话,会为一句‘我爱你’脸红心跳。”
多年以后,这片土地被称为“声土”
。
在这里,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会被郑重记录,刻入家族族谱;恋人求婚不用戒指,而是一段亲手创作的声音礼物;葬礼上不奏哀乐,而是播放逝者一生中最常重复的一句话。
而那座自由之声纪念馆旁,新建了一所学校,名叫“灵言堂”
。
入学考试只有一题:请发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声音。
可以是笑,可以是哭,可以是咳嗽、打嗝、怒吼或呢喃。
只要是真的,就够了。
每当夜幕降临,虹桥便会微微发光,映照九州大地。
有人说,那是阿芜的魂魄仍在巡游;也有人说,那是千万人声音汇聚而成的灵魂光带。
但住在桥边的一位老人知道真相。
他每晚都会搬出藤椅,坐在院子里,仰头倾听。
“你们听不见吗?”
他常对孙子说,“桥在唱歌呢。”
的确,若屏息凝神,便能察觉那一丝极细微的嗡鸣??
那是无数真实声音交织成的永恒摇篮曲,
温柔地,抚过每一个敢于开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