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副统领按剑而立,目光冷峻地扫视着众人,而他身后,真正掌控禁军指挥权的统领秦毅,则面无表情地站在崔琰身侧稍后的位置,其立场,不言自明。
赵庚旭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他明白了,这不是突发的事件,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
利用皇兄病重昏迷,利用世家对土改的恐惧与怨恨,崔琰联合了军中势力,要一举将他这个可能继续推行新政的皇太弟,彻底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宗室之中,以永王赵栩为首的一些人,眼中闪烁着或明或暗的兴奋与算计。
他们乐见赵庚旭倒台,无论是为了自己可能的机遇,还是仅仅因为不喜这个过于“跳脱”、总弄出些新花样的年轻皇太弟。
寝宫前,气氛剑拔弩张。
赵庚旭孤身站在殿门前,面对着重臣的逼问、禁军的刀剑、宗室的冷眼。
皇帝赵庚明吐血昏迷,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深潭,激起了滔天巨浪。
以宰相崔琰为首的集团,动作迅捷如雷霆,迅速控制了宫廷内外局面。
皇太弟赵庚旭与皇后被以“涉嫌谋害圣驾”为由,分别软禁。
赵庚旭被送回自己的殿内,府外由禁军统领秦毅的心腹重兵把守,美其名曰“保护”,实则隔绝了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初时的震惊与愤怒过后,赵庚旭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深知,在皇兄昏迷、敌我力量悬殊的此刻,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
崔琰、秦毅等人需要的正是一个“狗急跳墙”的借口,以便名正言顺地将他彻底铲除。
于是,他假意配合。面对质问,故意表现得委屈与愤懑,激烈抗辩。让世家和宗亲们放松警惕,认定他已是瓮中之鳖,无计可施。
然而,就在这看似严密的封锁下,几条隐秘的线,开始悄然活动起来。
赵庚旭前年利用天工院的技术,改良过一种用于近距离传递简单信号的“共鸣笛”,声音频率极高,常人难以察觉,但经过特殊训练的人或动物可以捕捉。
他宫中恰好养了几只看似普通的灰雀,实则是经过筛选、对特定高频声音敏感的“信使”。
在夜深人静时,赵庚旭利用共鸣笛发出指令,将信息传递出去。
灰雀将赵庚旭的亲笔密信带给禁军副统领周勃,他曾救过周勃的小儿子,不过知道的人甚少,且周勃素来与秦毅不甚和睦,若秦毅与崔相计划成功,则周勃也会陷入危机。
周勃收到信后,深思一夜,最终选择站在赵庚旭一边,暗中调动其可信部属,监视秦毅及其核心党羽的动向。
且赵庚旭此前在兵部观政,并非只知埋头搞火器,而是不着痕迹的收拢了一些人。他暗中通过兵部职方司主事,控制了三分之一的京城驻军行动。
最后的后手则是他这三年秘密训练的“幽灵”。由李锐领队,这支队伍不习阵法,专精小规模特种作战,装备着天工院量身打造的最佳装备,只效忠于赵庚旭一人。
此刻,“幽灵”已收到指令,秘密向京城周边渗透集结,并侦查城内布防异动,随时待命。
时间一天天过去,朝堂上要求废黜皇太弟的呼声越来越高。
第58章
月黑风高,一道黑影如同灵猫,悄无声息地避开了几队巡逻的禁军,潜入了吏部尚书李不言的府邸。
书房内,烛火下,李不言正对着一盘残局独坐,眉头紧锁。
窗户发出极轻微的一声响动,李锐的身影已然出现在书房内,拱手道:“好久不见!李尚书。”
李不言并不意外,抬手道:“殿下怎么样了?”
“殿下还好,让您别担心。”
李锐压低声音:“殿下有令,各方务必稳住。尤其是您,在朝堂上千万别再跟崔琰那老小子硬顶,免得吃亏。殿下讲,让他们先蹦跶,蹦得越高,摔得越惨。”
李不言闻言苦笑一下:“殿下能沉住气,是好事。可我这心里……皇后那边,我总觉得蹊跷。她图什么?
皇后母家并非显赫,与崔琰也素无深交,她为何要行此大逆不道之事?而且,仅仅是为了构陷殿下?这动机似乎不够充分。”
李锐凑近些:“殿下也觉得奇怪,已命人暗中调查皇后入宫前的经历。眼下最要紧的,是陛下的安危和找到证据。殿下吩咐,一切等他命令!不要妄动!”
李不言深吸一口气,将一枚棋子重重拍在棋盘上:“明白了。你告诉殿下,臣这边,一切安好,让他放心。
朝里也不是他崔琰一手遮天,不少明白人只是暂时忍着。告诉殿下,务必保重自身,留得青山在!”
李锐点头,身影一晃,再次融入黑暗,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
两日后,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审”在在紫宸殿举行。此举打破了常规,意在借百官与宗室之目,借大义之名,罢黜皇太弟。
殿内,御座空悬。宰相崔琰、宗正寺卿、大理寺卿肃立于御阶之下。两侧,文武百官、皇室宗亲按品级肃立,人人面色凝重,气氛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