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沉迷长生不老药,邀请天下方士,共同参研丹方、药理。
先秦时期,对医术和丹术的认知远不如现在,方士只能根据高手武者的身体特征,炼制增强体魄的丹药。
虽然没能炼制出长生不老药,却成功炼。。。
玉佩上的光影文字在晨光中微微颤动,如同呼吸一般轻柔而坚定。
他怔住片刻,指尖停在石碑刻痕之间,仿佛触到了某种跨越生死的温度。
风从桥下河面吹来,带着秋日特有的清冷与湿润,拂过衣袖时竟似有低语相随。
“老师,你看,灯都亮了。”
七个字在他心头反复回荡,像是一声叹息,又像是一句嘱托。
他闭上眼,眼前浮现出那个撑伞的身影??不是如今传说中的苏挽晴,而是二十年前书院廊下执笔批注《春秋》的少女。
她眉目清峻,唇角微扬,手中朱笔一点,便敢将帝王之错圈出三遍。
那时她说:“史官不在庙堂,在人心。”
如今,这颗心终于跳动起来。
他睁开眼,缓缓将手收回,玉佩沉入怀中,余温犹存。
桥头已有孩童背着竹篓走过,篓里是新印的《执灯录?补遗》,纸张泛黄却字迹清晰。
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停下脚步,仰头看他:“先生,您也去学堂吗?今天要讲‘梦奴’的故事。”
他点头,蹲下身来,替她扶正歪斜的书篓:“你想听真话吗?”
“想啊!”
小女孩眼睛发亮,“我娘说,知道真相的人不会做坏人。”
他笑了,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可有时候,知道真相的人也会害怕、会退缩、会犯错。
但只要他还愿意听,愿意问,就还没真正迷失。”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蹦跳着跑远了。
他望着她的背影,忽然觉得肩上的重量轻了些,却又深了几分。
---
三日后,江南执灯塾联合会于姑苏召开第七次议事大会。
各地代表齐聚寒山别院,或穿粗布短褐,或披旧式儒衫,皆非官身,却是百姓推选而出的“醒言者”
。
他们不掌权柄,却握有千家万户的信任。
会议首日,议题便是“玄冰净化后的影响评估”
。
一名川蜀来的女医者起身发言,声音沉稳:“自雁门关晶核消散以来,全国共接报‘记忆复苏’案例一万三千七百余起。
其中八成以上为情绪性闪回,表现为梦境清晰、情感剧烈波动;两成涉及重大历史误记纠正,如某县志记载‘永昌三年大丰收’,实则当年饿殍遍野,百姓以观音土充饥。”
她顿了顿,取出一份泛黄卷宗:“这是我家乡县衙私藏的‘安宁档案’副本。
上面记录着‘自愿遗忘协议’签署名单??整整三百二十一人。
如今已有四十七人通过地脉感应恢复记忆,无一例外,皆痛哭失声。”
堂下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