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月后,初夏。
全国各大城市陆续拆除公共场所的强制降噪装置。
官方发布公告称:“经评估,现行情绪管理政策需进行适应性调整。”
虽未明言,但民间普遍认为,这是对“春分事件”
的默认回应。
学校恢复音乐课,医院开设心理倾诉角,甚至连公务员考核中也新增了“共情能力测试”
。
更令人惊讶的是,某些城市的交通广播开始播放市民投稿的真实录音:
“今天地铁上有个老人给我让座,我说不用,他坚持,最后我们都笑了。”
“我和女朋友分手了,但我谢谢她陪我走过最难的日子。”
“爸,高考结束了,我没考上理想大学,但我尽力了。”
而在偏远山区,越来越多的村庄自发组织“说话节”
。
人们围坐篝火,轮流讲述自己的故事??有快乐,有遗憾,也有不敢对亲人启齿的秘密。
林小满和小满的消息渐渐淡出公众视野。
有人说她们去了雪山修行,有人说她们乘船远航,还有人坚信她们已化作风中的声音,永远游荡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但实际上,她们住在云南边境的一个小渔村。
每天清晨,林小满都会坐在码头上看日出。
她的皮肤已近乎透明,蓝纹遍布全身,形成完整的铃兰花图腾。
每当海风吹过,那些纹路便会微微发光,像是回应着远方的呼唤。
小满则在院子里种了一片铃兰。
花开时节,香气浓郁,引来蜂蝶环绕。
她在花丛间架设了一套微型发射装置,定期向太空发送一段循环音频??那是她们录制的全球真实声音合集,命名为《人类之声?第一辑》。
“你觉得有一天,外星文明也会听见吗?”
她问。
林小满望着天空,微笑:“如果他们懂得倾听,就会知道,这个星球上最珍贵的,从来不是科技,而是敢于流泪的心。”
夜深人静时,她们仍会打开那台旧收音机。
有时听到笑声,有时听到哭泣,有时只是一句简单的“我在”
。
每一次,她们都会相视一笑。
因为她们知道,那不只是别人的声音。
那是她们用七年逃亡、十七年等待、无数个夜晚的颤抖与坚持,换来的??
人间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