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宋玉承将书信轻轻放在桌上,手指点了点,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殿下,宋孝义此人,精明过头,反而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以为交出部分漕运产业,既能向朝廷表忠心,又能借朝廷之手,切断我南宋家依托漕运发展的路径,是一石二鸟之计。”
他顿了顿,看向裴佑玺和温慕春,继续说道:“可他忘了,或者说他刻意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朝廷要的从来不是某一家独大,而是平衡与掌控。他北宋家主动将命脉交出来,朝廷接下,看似他损失惨重,实则也意味着朝廷正式介入了北宋家的核心领域,他再想如以往那般在漕运上做些手脚,难如登天。此为其一。”
“其二。”宋玉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他此举等于将漕运这潭水彻底搅浑,打破了原本南北宋家乃至其他几家在漕运上微妙的平衡。既然平衡已破,正是重新洗牌,建立新秩序的大好时机。我南宋家多年来恪守本分,深耕江南与海上贸易,根基已稳,漕运虽重要,却非唯一命脉。反倒是他北宋家,失了漕运优势,犹如断了一臂。”
温慕春在一旁微微颔首,接口道:“玉承所言不错。宋孝义想借此打压南宋家,却不知这反而给了朝廷,也给了南宋家一个彻底整合漕运,清除积弊的机会。他这是拱手送来了一个突破口。”
裴佑玺听着两位长辈的分析,暗暗点头,自己虽不是有意试探,可表舅父和舅父能如此分析利弊,对他来说是心存感激的。
“那依表舅父之见,南宋家当下该如何应对?朝廷又该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裴佑玺虚心地问。
宋玉承沉吟道:“南宋家不会与朝廷争夺漕运主导权,反而会主动配合顾总督的整合。我们可以在朝廷接手北宋家产业后,提供江南乃至海外的渠道、经验,助朝廷更快理顺漕运,尤其是打通漕运与海运的连接,这才是未来大势所趋。至于北宋家嘛。”
他笑了笑,带着几分商场的冷冽:“既然他主动割肉,那我们不妨顺势而为,在一些他此前倚重漕运而南宋家难以插足的北地生意上,稍作试探。当然,一切都会在朝廷法度与商业规矩之内。”
这便是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趁你病要你命,但用的是阳谋,堂堂正正。
裴佑玺明白了,这是要让宋孝义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限制住南宋家,反而可能让南宋家借此机会,将触角更深入地伸向北地市场。
“表舅父高见。”裴佑玺由衷赞道,“有南宋家从旁协助,顾总督整顿漕运必定事半功倍。至于北宋家那边,孤与顾总督自有分寸,绝不会让其失了约束,再生事端。”
几人又详细商议了后续合作的细节,直到夜深。
次日,裴佑玺与顾清弦一同,为即将带领部分迁徙百姓前往大齐的温慕春和宋明月送行。
码头上,船只林立,人潮涌动,比归海府更添了几分即将远行的壮阔。
温慕春对裴佑玺道:“无染,大齐那边你无需挂心,必会安顿好迁徙的百姓,也会照顾好萧曦那孩子。你在朝中,凡事多与父皇母后商议,与顾大人这样的能臣多学习。”
“舅父放心,无染明白。”裴佑玺郑重应下。
宋明月则拉着顾清弦到一旁,低声嘱托了几句,无非是让他保重身体,莫要太过操劳。顾清弦与温慕春夫妇关系亲近,自是含笑应允。
并且低声跟宋明月报喜,崔锦颜已经有身孕四月余,他之所以隐居在泾河府,其实是为了崔锦颜。
宋明月又惊又喜,吩咐宋家送行的人切记替自己备一份厚礼送过去,他们的行程不能耽搁,只能如此。
告别之时,裴佑玺看着舅父舅母登上那艘最大的领航船,看着船上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感慨。家国天下,便是由这一个个人的迁徙、一桩桩事的筹谋,一点点构筑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