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丈夫车祸走了三年,今晚第一次敢打开他的微信头像。”
“妈妈离开后,爸爸把所有合影都锁进了柜子。
今天他拿出一张,贴在了冰箱上。”
“谢谢你们让我明白,怀念不是软弱,而是爱的延续。”
冬至那天,中心举办“夜读?守岁”
活动,邀请所有曾受帮助的人共聚一堂,围炉夜话。
有人朗诵自己的信,有人播放亲人留下的语音,更多人只是安静聆听。
苏念拉着一个小女孩坐在袁婉青身边,悄悄说:“妈妈,你看,她说她梦见爸爸变成了一颗会跳舞的星星。”
袁婉青握住她的手,微笑点头。
就在众人沉浸在温情中时,门铃响起。
门外站着一位身穿旧军大衣的老人,手里捧着一个木匣。
他说他是赵承志年轻时常去修理收音机的那位老技工,听说这里还在运行,特地赶来送一样东西。
匣子里是一部老式磁带录音机,型号早已停产。
老人说:“这是老赵当年用来录第一批‘倾听者宣言’的机器。
他说过,声音是有温度的,电子存不下,得靠磁带转一圈又一圈,才能把真心传出去。”
他按下播放键。
沙沙声后,传出赵承志沉稳的声音:“……我们无法阻止悲剧发生,但我们能决定,不让痛苦独自存在。
每一句说不出口的话,都值得被听见;每一个不敢抬头的人,都应该知道,有人正在为他点亮一盏灯。”
全场肃然。
袁婉青起身深深鞠躬。
那一刻,她仿佛看见十五年前那个暴雨夜,赵承志站在社区服务中心门口,接过一封颤抖的手写信,对哭泣的年轻人说:“没关系,你说,我听着。”
如今,那盏灯仍在燃烧。
新年第一天清晨,袁婉青独自来到海边。
潮水退去,沙滩上留下无数贝壳与碎浪痕迹。
她蹲下身,捡起一片完整的螺壳,贴近耳边??呼啸的风声中,似有万千低语交织回响。
她掏出随身携带的信纸,写下新年第一句话:
>“亲爱的世界,请允许我继续相信:哪怕最微弱的声音,也能激起涟漪;哪怕最孤独的灵魂,也曾被人深情凝望。”
她将信折成纸船,放入浅滩。
海水轻轻托起它,缓缓推向远方。
身后,朝阳升起,照亮整片海岸。
远处,“海风邮局”
四个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