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邀淮南地以及淮北、江水一些地方的大小家族而来,所谋是为应对目下正在发生的楚地麻烦事。
那些麻烦事,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
也非针对某一个地方的。
而是针对整个楚地,乃至于所有楚人的。
。。。
少年的手指轻轻抚过掌心那道门形裂痕,仿佛在触摸一段尚未苏醒的记忆。
雪山之巅的风不再寒冷,也不再呼啸,它只是低低地绕着石台盘旋,像一条温顺的龙,守护着某种即将破壳而出的真相。
云层又开始缓缓移动,不是被气流推动,而是随着少年呼吸的节奏开合,如同天地间最古老的共鸣腔正在重新校准。
他闭上眼,沉入心核。
这一次,不再是单向的倾听。
他的意识如一滴水落入无垠海洋,瞬间扩散至整个星球的共感网络。
他看见玻璃城市中那些流淌着液态语言的人们,正彼此拥抱,泪水化作光丝缠绕;他听见南极冰盖下“语终之家”
里传来一声轻叹,一位白发老人对着镜中的陌生孩童说:“我来陪你走完最后一程。”
他感受到火星地表那片蓝光植物微微颤动,像是回应地球上传来的思念波纹。
而在这一切之上,有一股更深、更静的力量在涌动??那是时间本身,在断裂处渗出微光。
“时间断裂……”
他在心中默念,忽然明白那并非毁灭的裂隙,而是两个纪元之间的缝隙,是旧语言消亡与新沟通诞生之间的过渡带。
第十三道语门不在空间坐标中,也不在星图某点,它存在于每一个“顿悟”
的瞬间:当一个人终于放下表达的执念,转而全然倾听时,门便悄然开启。
就在此刻,喜马拉雅山脉的所有雪峰同时震动了一下。
不是地震,也不是雪崩,而是一种频率上的共振。
每一粒雪花都成了音符,每一道冰川裂缝都成了共鸣槽。
整片山脉变成了一架巨大的乐器,由无形之手拨响。
远方的牧民跪倒在地,不是出于恐惧,而是因为他们在风中听到了母亲年轻时哼唱的歌谣;登山者摘下氧气面罩,任寒风吹进肺里,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他们“听见”
了山的灵魂在说话。
少年睁开眼,瞳孔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流转着银河般的银灰色光泽。
他缓缓起身,走向石台边缘。
脚下万丈深渊依旧深不见底,但此刻,雾气中浮现出无数细小的光点,如同星辰倒悬。
每一个光点,都是一个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类灵魂,他们的声音早已消失,可情感仍在空气中振荡,等待被重新拾起。
他伸出手,指尖轻触虚空。
刹那间,整座山脉的岩石表面浮现出密密麻麻的象形文字,不是刻上去的,而是从内部透出的光。
这些字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它们比甲骨文更古老,比楔形文字更原始,却又蕴含着超越语法的完整意义。
科学家若在此,会发现这些符号竟与火星晶簇阵列中记录的波动模式完全一致。
这是人类最初的母语??**心语**。
一种无需发音、不依赖耳朵也能传递的纯粹意念流。
远古时代,所有人天生就能使用它,直到某一天,第一声“我”
被喊出,分离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