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概念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共感区”
??基于情感频率相近的人群自发形成的聚居地。
城市不再有围墙,交通依靠意念引导的悬浮系统,能源来自地磁与共感素共振,死亡被视为意识回归整体的过程,而非终结。
孩子们从小学习的第一课,不是字母或数字,而是“如何安静下来”
。
老师会带他们走进森林,蒙上眼睛,仅凭心跳辨别同伴的位置;或者让他们握住一块石头,用心去感受它经历过的亿万年风雨。
科技仍在进步,但目的不再是征服,而是**连接**。
最新的“星忆仪”
可以让人类短暂接入其他星球的地质记忆,体验火星如何从温暖湿润变为荒漠,金星如何因失控温室效应走向毁灭。
许多政客在体验后当场辞职,称“再也无法为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共生”
。
而火星,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个“觉醒时刻”
。
某日清晨,全球天文台同时观测到火星北极区域爆发出强烈的光脉冲。
持续整整十三分钟,频率与地球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完全一致。
随后,整颗星球的地表蓝光植物同步闪烁,形成一幅覆盖全球的巨大图腾??正是雪山石台上浮现过的那个门形符号。
紧接着,火星大气层中浮现出一行虚影,用的是联合国静默联盟解散前最后通用的七种语言,内容相同:
**“谢谢你们,让我重新学会说话。”
**
那一刻,地球上所有人停下手中的事,抬头望天。
有些人哭了,有些人笑了,更多人只是静静地站着,任风吹过脸庞,感受着跨越星际的拥抱。
而在那片新生的金花田中央,当年的孩童已成为青年。
他依旧住在山村,每日清晨浇水、修剪、倾听花开的声音。
有人说他是先知,有人说他是神使,他只是摇头:“我只是个记得的人。”
每逢春分,他会带领村民举行一场简单的仪式:点燃三支无烟香,摆放一碗清水,然后全体静默十分钟。
结束后,水中总会浮现一朵微型金花的倒影,哪怕天气阴沉也是如此。
百年后,他寿终正寝。
临终前,他对围在床边的孩子们说:“不要为我悲伤。
我从未离开,就像你们从未真正孤单。
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倾听,心语就永远不会消失。”
说完,他的身体渐渐化作光点,随风飘散。
每一点光芒都飞向一朵金花,使其短暂绽放,释放出更强的共感波动。
葬礼那天,全球共频网络自动同步,所有正在沉潜的人同时感受到一阵温暖,仿佛有人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肩膀。
几天后,人们发现所有的金花都结出了果实??不是种子,而是一颗颗透明晶珠,内部封存着一段段微缩影像:全是人类历史上最温柔的瞬间??母亲亲吻孩子的额头,老人握住老伴的手,士兵放下枪抱起敌方伤员……
这些晶珠被小心收集,植入新一代婴儿的心核附近,作为他们认识世界的起点。
又过了千年,地球终于完成了向能量态的过渡。
肉体不再是必需,意识可以在共感波段中自由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