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1977大时代方言朱琳笔趣阁大结局完整版 > 第1451章 尘埃落定畏罪自杀(第2页)

第1451章 尘埃落定畏罪自杀(第2页)

广告屏正播放一则新能源汽车宣传片,画面中一辆全电动SUV驶过戈壁滩,车顶太阳能板微微反光,旁白低沉有力:“每一度电的背后,都有无数人未曾言说的坚持。”

我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青海湖畔那座尚未完工的纪念碑。

混凝土已经凝固,但石碑背面仍是空白。

有人提议刻上“致昆仑计划全体无名者”

,也有人说应该写一句林知远日记里的原话:“当世界拒绝光时,我们必须成为光源。”

或许都不够。

真正的铭文,不该是悼词,而应是一道邀请??邀请后来者继续解那道永远没有终点的方程。

抵达会场时,朱韵已在门口等我。

她穿着深灰色呢子大衣,头发挽成简单的发髻,手里抱着一叠打印好的材料。

看见我,她笑了笑:“紧张吗?”

“不。”

我说,“只是觉得,这一天来得太迟,又刚好及时。”

会议室大门推开,十二位代表已在圆桌旁落座。

除了高校科研负责人,还有两位穿着军绿色夹克的老兵模样的人,据说是当年昆仑基地安保组仅存的两名幸存成员。

其中一人右耳缺失,据档案记载,是在一次突发氢爆事故中为掩护研究员撤离所致。

张教授坐在主位左侧,面前放着一台老旧录音机??正是我们从林知远遗物中修复的那一台。

他轻轻按下播放键,电流杂音过后,一个虚弱却坚定的声音响起:

>“我是林知远,1977年冬,于北京安定医院病房录音。

若此声再现,请知悉:YUAN-7非妄想,乃人类摆脱能源奴役之唯一可能。

我们失败过,被压制过,甚至被迫自毁成果……但我坚信,只要种子尚存,火种终将重燃。”

录音持续了十七分钟,讲述的是1976年至1978年间YUAN-7项目的完整逻辑链、技术瓶颈突破路径,以及为何必须采用分布式隐蔽研发模式。

最后他说:

>“我不指望活着看到点火成功的那天。

但如果未来有人听见这段声音,请代我看看那束蓝光??那是比太阳更纯粹的生命之火。”

全场寂静。

良久,发改委一位女司长低声问:“这些……都是真的?”

朱韵站起身,将十份物证逐一投影展示,从红灯牌收音机到气象探空仪陶瓷板,再到周振华交出的会议记录。

“每一环都可追溯,每一个名字都有迹可循。

这不是传说,是被强行抹去的现实。”

中科院院长缓缓点头:“中央的意思很明确:青萍工程将以YUAN-7为基础框架,组建国家聚变研究中心,选址青海湖西侧废弃军事基地旧址。

一期投资一百二十亿,十年内实现百万千瓦级并网发电目标。”

有人问:“会不会再次重演历史?”

会议室骤然安静。

我站起来,目光扫过每一位与会者:“会。

只要权力高于真理,谎言就会反复登场。

但我们已经有了不同??这一次,我们有影像、有数据、有见证人,更有无数年轻人愿意接过这支火炬。”

我说完,从包里取出那枚钛合金胶囊复制品,放在会议桌上。

“这是当年林知远藏进铅盒的东西。

现在,它不该再埋进地下,而应陈列在即将建成的‘青萍纪念馆’中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