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被下放到青海牧区教小学。
冬天没有煤,他就用牛粪取暖;学生不会写字,他拿树枝在地上划。
有年除夕夜,他对着星空录了一段话:“我不是不怕死,我只是更怕……以后的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叫诚实。”
“他让我交给你这个。”
程老师递给我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一串数字:**K-07-L-1978-414**。
“这是什么?”
我问。
“昆仑计划原始档案编号。”
他说,“真正的完整版,不在任何公开系统里。
它藏在国家科技档案馆地下三层,需要双人指纹+声纹验证才能开启。
而另一半权限……属于吴世勋。”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吴世勋!
那个躲在疗养院、享受“功臣待遇”
的男人,竟然还握着最后一道锁!
我立刻联系陈岩,但他电话已停机。
朱韵查到他被调往西南某保密单位“协助调研”
,实则软禁。
我们失去了最重要的内线。
但林晚秋带来了转机。
她在中学讲课时,无意间提到父亲曾参与军工项目审计,发现账目异常。
她保留了一份复印件,虽然只是一角,却赫然写着:“K系列项目经费转移记录”
,落款是吴世勋亲笔签名。
“这不是贪污。”
林晚秋说,“这是系统性掩盖。
他们用科研拨款养利益链,再用‘忠诚审查’堵住所有质疑者的嘴。”
我们决定冒险。
通过朱韵的技术手段,我们伪造了一份“中央纪委特别调查令”
电子文件,并利用早年流入民间的一枚废弃政务U盾进行加密认证。
这不是违法,而是逼迫体制自我清理的最后一搏。
三天后,国家科技档案馆接到“上级指令”
,启动K级档案调阅程序。
我和朱韵兵分两路:她远程破解监控系统,我潜入现场。
那晚大雨倾盆,档案馆外警卫换岗间隙只有四十七秒。
我穿着维修工制服,拿着伪造工单,顺利进入B区通道。
电梯直达-3层,空气冰冷潮湿,墙上挂着“非授权人员严禁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