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怕死,怕的是不知道怎么死。
只要让他们觉得朝廷在害他们,哪怕一分怀疑,也会变成十倍仇恨。”
朱标闭目,额角青筋跳动。
片刻后,他睁开眼,目光如铁:“那就让真相先到。”
次日,诏书颁行:
**“朕闻民间有谣,谓新政燃煤致病。
兹特开‘炉火明鉴大会’,邀天下匠师、医官、士绅共聚钟山,现场拆解毒炉、对比良劣、验证药方。
凡愿观者,皆可入场。
若有疑处,当场质询,朕亲临作答。”
**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
有人赞太子英明,敢于直面质疑;也有人讥讽此举形同儿戏,岂能以市井辩论决国策?唯有董桂花明白,这是朱标第一次主动走出宫墙,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筹备工作随即提速。
工坊昼夜不停,赶制演示模型:一边陈列缴获的“赤炉”
及其毒芯构造,配以中毒者肺叶标本;另一边展示新型过滤炉运作原理,现场点燃无毒蜂窝煤,邀请观众近距离嗅闻烟气。
更有清扬带领女匠团队,编排一出《煤火记》皮影戏,讲述矿工苦难、匠人革新、奸佞作乱、太子护民的故事,寓教于乐。
与此同时,淮安方面再传捷报:第二批北来马车被截,车内藏有数十斤“腐心灰”
原粉,驾车者供认受燕王府亲信指使,欲送往浙江、福建等地分销点,混入民用煤中。
兵部以此为据,奏请加强沿海巡防,防止燕王勾结倭寇走私毒物。
朱元璋终于发话:“准所奏,着沿海卫所严查往来舟船,凡涉北平行商,一律登检。”
北平,燕王府。
朱棣看完战报,久久不语。
姚广孝立于庭前,轻声道:“殿下,他们的阵脚并未乱,反而借势凝聚人心。
如今民间热议‘明鉴大会’,不少人开始相信太子确实在为民除害。
若任其发展,您的‘仁义’形象反将受损。”
朱棣冷笑:“我何曾想要仁义?我要的是混乱。
可现在,他们把混乱变成了秩序。”
“那便打破它。”
姚广孝眸光一闪,“派死士,刺杀清扬。”
“什么?”
朱棣一怔。
“清扬是工坊灵魂,更是‘清瘴散’与‘照影露’的关键研制者。
她若暴毙街头,百姓必疑药有问题。
届时群情激愤,纵有千场‘明鉴大会’也难挽回信任。
而且……”
他顿了顿,“她还是董桂花最在意的人。”
朱棣眯起眼:“你是说,伤其一人,断其一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