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起眼,再次对上林叙的目光,那眼神里有一闪而过的紧张,还有某种他从未在林叙眼中见过的、近乎恳求的神色。
沈知时的心尖像是被最柔软的羽毛尖端轻轻搔了一下,一种奇异的暖流包裹住他。
他重新放松了身体,靠了回去,只是微微调整了一下姿势,让彼此倚靠得都更舒服些,不再那么僵硬。
他抬眼看着林叙,嘴角慢慢弯起一个清浅却无比真实的弧度,带着晨起特有的慵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了然的调侃。
“早。”他的声音带着刚睡醒时特有的沙哑,低沉而磁性,像带着温度的羽毛,轻轻扫过林叙的心尖,激起一阵细微的战栗。
“早。”林叙的声音则有些发紧,干涩,喉结不自觉地上下滚动了一下,试图缓解那股莫名的焦渴。
沈知时像是感觉到了什么,目光若有所思地落在林叙近在咫尺的、随着呼吸微微起伏的胸膛,他甚至微微侧过头,将耳朵贴近了些,像是在倾听。
片刻后,那双还氤氲着水汽的眼睛弯成了好看的月牙,里面闪烁着狡黠而促狭的光,压低了声音,用气音问道:“林工,你的心跳……隔着衣服都听得一清二楚,好像……有点快?”
林叙的脸“腾”地一下全红了,一直红到了脖颈深处,连胸口皮肤都泛起了粉色。
他想辩解,想否认,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在沈知时那了然又带着明显笑意的目光注视下,任何苍白的解释都显得徒劳又可笑。
他只能窘迫地别开脸,视线慌乱地四处游移,最终像找到救星一般,落在了茶几上那个被遗忘的、沉默了一夜的手机上。
仿佛是命运的巧合,手机屏幕恰好在此刻亮了起来,一道冷白的光划破了满室暖金,似乎是新消息的提示。
这短暂的、令人面红耳赤的尴尬,被这小小的提示音打破了。林叙像是终于抓住了救命稻草,轻轻咳了一声,试图掩饰自己的失态,示意沈知时看手机:“好像……有你的消息。”
沈知时这才慢悠悠地坐直了身体,肩头离开的瞬间,带走了那片令人贪恋的温度和重量,空气中仿佛留下一小片虚无的凉意。
他伸手去拿手机时,微卷的衣袖口轻轻擦过林叙放在身侧的手背,那触感细腻而短暂,像一片极轻的羽毛无意间掠过平静的湖面,却足以激起一圈圈细微的、荡漾开去的涟漪。
林叙的手指不受控制地微微蜷缩起来,那转瞬即逝的触感,却久久停留在皮肤之上,挥之不去。
阳光已经完全爬上了沙发,慷慨地将两人都笼罩在一片暖融融的金色光晕之中。
窗外的城市彻底苏醒,车流声、隐约的喇叭声变得清晰,但在这个被阳光充盈的空间里,时间仿佛仍然眷恋不舍地缓慢流淌,拒绝与外界同步。
沈知时解锁手机,屏幕冷白的光映在他脸上,柔和了他晨起的面容,也让他的长睫毛在眼下投下更长的、如同扇子般的阴影。
林叙静静地看着他,目光描摹着他阅读时微微蹙起的眉头,那偶尔因思考而轻抿下的嘴唇。这些细微的、不自觉的表情变化,在清澈的晨光中,被放大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
“是孙院士的消息。”沈知时抬起头,眼中闪着明亮而愉悦的光彩,嘴角上扬,“他对我们提交的项目中期报告评价很高,尤其是数据建模和体系构建的契合度。”
林叙闻言,下意识地凑近了些,两人的肩膀再次轻轻相触,传递着温暖的体温。他闻到沈知时身上淡淡的、清冽的沐浴露香气,混合着昨夜残留的一丝极淡的酒气,以及属于他本身的一种干净气息,融合成一种独特的、让人安心的味道。
阅读着孙院士毫不吝啬的赞扬词句时,林叙感到一股温热的暖流从心底汩汩涌出,特别是看到那句笔力遒劲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时,那份温暖与自豪几乎要满溢出来。
这份来自业内权威的、基于纯粹专业能力的认可,与他昨夜从沈知时那里获得的、剥去所有社会标签后的、“你本就足够好”的情感肯定,仿佛在这一刻交织、融合,拧成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实而温暖的底气,注入他曾经有些虚浮的脚步。
他的唇角也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形成一个真切而放松的弧度。
“评价体系的设计和核心架构是你一手搭建的,你才是项目的灵魂。”林叙转过头,目光真诚地看向沈知时,语气由衷,“我的数据工作,只是为这座大厦提供了必要的砖石和支撑。”
“没有你的精准分析和那些深度的数据挖掘,从海量信息里提炼出关键特征,再好的理论体系也只是纸上谈兵,是漂亮的空中楼阁。”沈知时立刻反驳,但语气是轻松的、带着合作伙伴间的熟稔与欣赏,他拿起手机,特意指了指那几个字,眼中笑意加深,“孙老师说了,‘珠联璧合’。
这可是权威认证。”他顿了顿,指尖在屏幕上滑动,神色稍稍认真了些,“不过,孙老师也提了几个关键点,关于数据接口的标准化和后续平台构建的可行性,他希望我们能有更具体的方案。”
沈知时说着,坐直了身体,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专注,进入了工作状态。他用修长的手指在屏幕上轻点、滑动,开始迅速构思回复的要点。林叙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他陷入思考的侧脸,阳光在他轮廓分明的脸颊上投下柔和的光影,勾勒出他专注时微绷的下颌线。这一刻,林叙突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近距离地、毫无屏障地见证一个如此优秀的大脑是如何高效工作的——如何精准地分解复杂问题,如何迅速地构建解决方案的逻辑框架,如何将脑中纷繁的思绪转化为清晰、有条理的文字。
片刻后,沈知时似乎打好了腹稿,开始打字回复。
他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地移动,偶尔会停顿下来,眼睫低垂,思考着更恰当的措辞,然后又继续流畅地输入。
林叙注意到他打字时,那微微蹙起的眉心,和偶尔下意识轻咬住下唇的小动作,这些全然无意识的、不加掩饰的习惯,让他平日里那份过于完美的从容裂开了一道细缝,透出内里更加真实、甚至有些……可爱的质地。
当沈知时写到关于项目中具体分工说明的部分时,林叙的心跳再次不受控制地加快了节奏。
他屏息看着那行行文字在沈知时指尖下流淌而出,完全没想到沈知时会如此清晰、明确且不遗余力地强调他的贡献,将那些他自认是分内之事、甚至有些不起眼的工作,拔高到如此关键的位置。
这种被看见、被深刻理解、被毫无保留地认可的感觉,对他而言既陌生又温暖,像一股暖流冲刷过心田,滋润了某些干涸的角落。
他看着沈知时被阳光描摹的侧脸,光线在他高挺的鼻梁上投下一道细小的高光,那双总是含着温和笑意的眼睛,此刻满是专注和认真,仿佛在对待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沈知时:孙老师,您的肯定对我们至关重要,非常感谢。关于您提出的几点,我们后续会重点讨论细化。另外,关于报告中提到的分工,需要向您特别说明一下:古城结构安全评价体系的核心框架构建、建筑修复评价指标及优先级排序的逻辑设计与算法优化,以及遥感数据融合与应用模块的核心算法设计和实现,是由我主要负责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