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掌门怀孕,关我一个杂役什么事 > 第455章 零意震惊你化神后期了(第2页)

第455章 零意震惊你化神后期了(第2页)

左侧,是听园中孩子递出震动日记的刹那;

右侧,则是一片浩瀚星空下的浮岛,岛上古树参天,枝头挂满铜铃,随风摇曳,声浪如海。

而在所有影像之上,浮现出一行由光点组成的文字:

>**我不是回来的。

>我从未离开。**

全场鸦雀无声。

数日后,政府宣布重启“未竟之塔”重建工程,并邀请全球民众自愿贡献一段“非语言表达”作为基石数据。短短七天,收到来自一百三十七个国家的回应:盲童用指尖描摹母亲脸庞的触觉记录、聋哑舞者肢体律动的三维轨迹、临终病人最后一次呼吸的节奏波形、战地记者藏在怀表夹层里的未寄家书……

每一份都被编码成微缩晶片,嵌入新塔基座。科学家称其为“人类情感基因库”。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份复苏。

南方某座高科技都市,一间密闭实验室中,几名身穿黑袍的研究者围坐在金属圆桌旁,面前投影显示着“共感铃系”的神经耦合模型。其中一人冷声道:“百年来我们放任情绪泛滥,导致理性退化、决策失衡。现在连沉默都能变成传染性共鸣?这已不是技术失控,是文明倒退。”

另一人点头:“‘赤心验语’虽被限制,但我们仍掌握‘思维映射’核心技术。只要摧毁‘未竟之塔’核心晶柱残留意识场,切断铃铛之间的隐性链接,这场闹剧就能终结。”

话音未落,室内所有电子设备骤然黑屏。灯光熄灭,应急照明亮起的瞬间,众人惊恐发现,墙上不知何时浮现了一行粉笔字:

>**你们害怕的,从来不是沉默。

>是怕听见自己不敢说的话。**

字迹稚拙,却与百年前阿稚留在石台上的笔法一模一样。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无数孩童在同一晚做了相似的梦。

梦里有个穿麻布裙的小女孩牵着他们的手,走过雪山、荒漠、城市废墟,最后来到一棵巨大的发光树下。树根深入地底,连接着千万条脉络,每一条都通向一座灯火人家。女孩指着树冠说:“这里藏着每个人的‘第一句话’,有的已经说出,有的还在等。”

有个男孩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女孩笑了,摘下一片叶子放进他掌心。叶脉闪烁,化作三个字:

>**我想你。**

醒来后,男孩冲进父母房间,扑进他们怀里嚎啕大哭??那是他三岁车祸失语后,第一次主动拥抱别人。

类似的事件接连发生。有心理学家提出,“共感铃系”可能激活了人类深层的“原始共情记忆”,即婴儿时期尚未学会语言前,依靠气息、温度、心跳感知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本应随着成长退化,但在极端情感刺激下仍可短暂复苏。

而最令人震惊的案例发生在京城孤儿院。

一名患有先天性失语症的女孩,自出生起从未发声。某夜,她独自坐在院中铜铃下,双手紧握铃身,泪水滑落。忽然,铃声响起,不是一次,而是连续九下,节奏分明,竟与她母亲临终前的心跳曲线完全一致。

监控录像显示,那一刻,全球共有八万两千六百余名持有同源铃铛的人同时心悸,其中有十七人清晰“听”到了一句低语:

>“宝贝,对不起,妈妈没能等到你说第一句话。”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名女孩的母亲正是当年“失语潮”参与者之一,因拒绝配合职场“真心测试”被辞退,抑郁成疾,临终前唯一愿望是留下一枚铜铃给孩子。可惜孩子出生时她已昏迷,铃铛辗转流落市集,百年后竟阴差阳错回到亲生女儿手中。

此事震动朝野。新一代女帝亲自前往孤儿院,蹲在女孩面前,用手语写道:“你想说话的时候,我会一直在。”

女孩看着她,许久,终于抬起小手,一笔一划,在空中写下三个字:

>听我啊。

那一刻,院中所有铜铃齐鸣,声浪席卷长街,惊起飞鸟无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