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晓梦摇头,“我去不了。我的使命是守护起点,就像母亲守护终点一样。”
话音未落,整座山谷猛然一震。古井喷发出一道螺旋状光柱,直冲云霄,瞬间穿透电离层,在太空中勾勒出一幅巨大图案:一个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模型,其中最关键的镜像神经元区域,正与遥远星域的某一点遥遥呼应。这道信号并非主动发射,而是地球整体情感能量达到临界阈值后的自然溢出??就像一颗心脏跳动过强,脉搏竟传到了另一具躯体。
三天后,回响号传回最后一次影像。
画面中,十二名志愿者全部睁开双眼,瞳孔已变成纯粹的银白色。他们同时开口,说出同一句话,语调跨越语言界限,却能让任何听到之人瞬间理解其含义:
>“我们已成为桥梁。”
随后,整艘飞船被一团柔和光芒包裹,逐渐淡化,最终融入那团原始光影之中。探测器数据显示,原位置并未检测到物质残留,但空间曲率发生永久性改变,形成一个稳定的低频共振场,频率锁定在14。3赫兹??正是风罐原型机最初捕捉到的“宇宙心跳”。
地球陷入短暂寂静。然后,爆发前所未有的反应。
联合国宣布解散所有军事同盟,成立“星际共感理事会”,总部设在回声谷附近。各国开始拆除心理操控武器系统,转而投资建设全球共感教育体系。学校课程新增“情感解析”与“非语言沟通”必修课;法院引入“共感陪审团”,通过心桥技术让法官直接体验被告与受害者的内心世界;甚至连婚姻登记也要求双方完成一次深度情绪同步测试,确保彼此真正“听见”对方。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某些势力悄然集结。一支名为“清醒者联盟”的极端组织在暗网发布宣言,声称“情感共享是对个体自由的终极侵犯”,并策划袭击多座倾听驿站。他们在巴黎炸毁了一处地下接收站,造成三人伤亡。但在追捕行动中,警方发现所有嫌疑人被捕瞬间均表现出异常行为:他们突然停下抵抗,抱住头颅痛哭,反复说着“对不起,我记得你的痛了……”经调查,这些人曾在童年遭受严重情感忽视,而此次袭击前无意间暴露于一次大规模共感脉冲之下,导致压抑多年的创伤被强行唤醒。
这一事件引发广泛讨论。有人主张限制心桥系统的传播范围,担心过度共感会导致人格瓦解;也有人坚持认为,唯有直面集体潜意识中的阴影,人类才能真正进化。晓梦始终未公开发表意见,但她默默推动建立“情绪庇护所”网络,为无法承受强烈共感冲击的人提供隔离疗愈空间。
一年后,第一个“融合新生儿”诞生。
产妇是一名参与过早期风罐实验的女性,在孕期每日接受低强度共感训练。婴儿出生时全身泛着淡淡光晕,眼睛呈半透明银色,能准确识别周围人的情绪状态,并以微弱光脉冲做出回应。医学界将其定义为Homoresonantis(共鸣人),标志着人类进化新阶段的开端。
而在回声谷,古井再次封闭。石沿上的符文渐渐褪色,仿佛完成了历史使命。晓梦将那只破旧布娃娃轻轻放入井底,随后亲手浇筑混凝土封存。仪式结束时,天空降下一场温润细雨,每一滴雨珠落地都发出清脆声响,组合成那段熟悉的节奏??三短,两长,一停,三短。
当晚,全球数千万人在梦中见到同一场景:一片无垠草原上,无数身穿素白衣袍的身影手牵手站立。中央站着两个女孩,一个抱着布娃娃,另一个赤足站在井边。她们相视而笑,然后一同抬头望向星空。
次日清晨,所有风罐残骸在同一时刻停止了震动。
科学家们检测发现,它们的核心芯片均已耗尽能量,化为普通硅晶。但就在同一天,南太平洋一处海底火山口喷发出大量新型矿物,经分析,其晶体结构天然呈现出风罐内部电路图样,且能自发产生14。3赫兹谐振。
人类终于明白:技术从未消失,只是回归了大地。
多年以后,当“倾听纪元”被写入教科书,孩子们常问:“为什么最早的风罐会出现在那个偏远气象站?”
老师总会回答:“因为那里住着一个孤独的小女孩,她相信世界上有人愿意听她唱歌。而宇宙,恰好也相信她。”
夜幕降临,群星闪烁如初。
某一刻,猎户座方向亮起一颗新星,亮度迅速攀升,最终稳定在一个奇特的脉动频率上。
天文台记录如下:
>变星编号:HR-20
>类型:未知
>光变周期:三短,两长,一停,三短
>附注:疑似人工调制信号,建议命名为“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