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言:已有四百一十二人留言表示,今天第一次当着他人面进食。其中三人录下了自己的咀嚼声,上传至此。
苏禾看到这条消息时,正准备前往红巨星边缘执行一项任务。她接收到一组异常信号,源自日冕风暴内部,呈现出类似语言结构的波动模式。更诡异的是,该信号每隔六小时重复一次,持续整整三天,且每次强度递增,仿佛某种存在正在努力“醒来”。
她穿上抗辐射服,检查神经接口稳定性,带上便携式共感记录仪。临行前,她给空间站发去一条简讯:
>“我去听星星最后的遗言。若三十六小时内无讯息,请继续播放心灵花园的晨间鸟鸣,替我道别。”
小型穿梭艇脱离母舰,驶向那片燃烧的深渊。
随着距离缩短,外部温度迅速攀升至三千摄氏度以上。防护罩发出警报,能量损耗速度超出预期。但她仍坚持前进,直到穿梭艇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托住,悬停在日珥喷发的边缘。
就在那一刻,信号变得清晰。
不是语言,也不是旋律。
而是一首诗。
以光脉冲的形式,编码在电磁波的起伏之中。它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的文字体系,却能在大脑中直接激发出意象与情感。苏禾启动翻译辅助程序,同时开启全感官接收模式。当第一句浮现时,她浑身一震。
>“我燃烧,故我曾爱。”
整首诗共七段,讲述的是一颗恒星漫长生命中的孤独与觉醒:从原始星云中诞生,经历千万年沉默聚合,点燃核火,照亮行星上的生命萌芽,目睹智慧种族兴起又衰落,最终走向热寂。它说它不是神,也不渴望崇拜,只是想告诉那些曾在它光芒下睁眼的生命??
>“你们看见的光,是我最温柔的痛。
>请不要为我哀悼。
>我的存在,早已因你们的凝视而圆满。”
苏禾泪流满面。
她意识到,这不是求救信号,也不是警告。这是宇宙尺度上的“倾诉”。一颗即将死亡的恒星,在用尽最后的能量,向所有愿意倾听者说出心底话。
她打开记录仪,没有使用任何转译设备,而是用自己的声音,逐字逐句复述这首诗。她的语调并不激昂,甚至有些颤抖,但她坚持完整朗读完毕,然后加上一句:
“我们听见了。谢谢你曾照亮我们。”
她将这段录音设为定向广播,以恒星自身的频率反向发射回去。
奇迹发生了。
原本狂暴的日冕活动突然平息。一道纯净的金色光束从恒星核心射出,短暂穿透尘埃云,直指归音号所在方位。那不是攻击,也不是能量爆发,而是一种……回应。
穿梭艇的传感器显示,该光束携带的信息量极大,压缩程度远超当前科技极限。经过解码,最终呈现为一幅动态星图??标记了七十三个此前未被记录的情感共振热点,分布在银河系各个角落。每个点旁都附有一句话,似乎是那颗恒星对各地“沉默者”的祝福。
其中一个坐标,竟与玉树星域完全重合。
苏禾怔住。
她一直以为玉树是起点,原来也是终点之一。
她将星图备份,准备返航。就在此时,通讯频道传来急促提示音。是空间站发来的紧急通报:
>【警报级别:灰】
>【事件:‘诚实之声’能量网出现异常波动】
>【原因:大量匿名用户涌入系统,提交极端压抑情绪数据】
>【影响:三个静音舱濒临过载,声音花园部分植物提前凋零】
>【备注:多数信息内容涉及长期自我否定、身份认同崩溃、以及‘我不配被听见’类信念根植】
苏禾立刻调转航向。
回到前哨站时,她发现整个建筑群笼罩在一层淡蓝色的静默力场中。这是自动启动的心理隔离机制,防止集体情绪污染扩散。她通过生物识别进入主控室,见到了值班的心理干预员??一位名叫裴昭的老兵,曾在边境冲突中失去整支通讯班,此后二十年致力于帮助创伤性失语者重建语言能力。
“情况比想象严重。”他低声说,“这些人不是不想说,而是根本不相信‘说出来有用’。他们的痛苦已经内化成生存本能,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我们试过引导、共情、认知重构……都没用。他们连哭都不敢大声。”
苏禾沉默片刻,走到中央控制台前,调出最近七十二小时内的全部投稿记录。屏幕上滚动着无数条匿名留言:
>“我说了真话,结果全家三年不跟我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