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西游之浪浪山的金蟾子 > 第215章 不战而逃(第2页)

第215章 不战而逃(第2页)

第二个孩子接上:“奶奶老……”

第三个用手语比划:“我要说,不怕刀。”

一句句拼凑起来,如同缝合破碎的旗帜。阿篱取出随身携带的萤石灯,插入地面,启动微型声脉节点。歌声虽弱,却顺着地气缓缓扩散。

千里之外,西陲边城的一户人家中,一位老兵突然惊醒。他本已多年不说一句话,此刻却猛地坐起,喃喃道:“我不是逃兵……我没有扔下兄弟……”说着,老泪纵横,抓起拐杖砸向墙上悬挂的“忠勇之家”牌匾。

与此同时,皇宫密室之内,小太监正偷偷擦拭那口曾响彻天下的铜钟。他听见了什么?无人知晓。但他忽然转身,将一本暗格中的日记投入炉火??那是他记录宫中秘辛十年的真话簿。火焰升腾之际,他又停下,伸手探入烈焰,硬生生将一页未燃尽的纸抢了出来,藏入鞋底。

他知道,有些话,哪怕烧成灰,也不能让它彻底消失。

七日后,阿篱回到浪浪山。她没有重建巡声驿,也没有号召万人集会。她做了一件极小的事:在赎音学堂门口立了一块木牌,上书三行字:

>你可以不说。

>但若想说,请来这里说。

>我们保证:每一句话,都会被听见。

起初无人问津。直到某夜,有人悄悄在木牌背面写下一行小字:“我贪污了赈灾银,但我把钱分给了孤儿。”第二天,这句话还在。第三天,旁边多了另一行:“我也拿了钱,但我全买了酒。”第四天,第三行出现:“我知道谁真的贪了,是个大官,名字叫……”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写字、留言、投信。有人控诉,有人忏悔,有人只是写下“今天我很累”。这些话语被专人收录,不做评判,不加删改,仅以萤石标记分类,埋入声脉阵中储存。

金蟾子每日巡视这些数据流,腹中言心珠不断吸收震荡,颜色由透明转为深金。某夜,它突然跃上赎言碑顶,仰首长鸣??一声清越之音,竟引动三百六十座巡声驿同时共振。

这一次,不再是被动接收,而是主动搜寻。

【启动“回声协议”。】它的意识覆盖全境,【逆向追踪所有被压抑的声音。】

于是,在北方某矿井深处,一名即将窒息的囚徒用指甲在岩壁刻下的遗言被捕捉;在南方官衙夹墙里,一封被水泥封死的冤状因温差变化产生微震,被地脉感知;甚至在一户寻常人家的枕头下,一个妻子写给亡夫的信,因常年摩挲产生了纤维波动,也被录入系统。

这些声音大多无法还原成完整语句,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反抗。

一个月后,朝廷派使者前来,名为嘉奖,实则劝诫。使者言辞温和:“陛下感念夫人功德,愿赐‘靖言夫人’封号,建庙享祭。唯望此后少言是非,共维和谐。”

阿篱笑着接过圣旨,当众焚毁。

“我不是要当神,”她说,“我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做人。”

使者悻悻而去。三日后,京城传出消息:承光帝下令拆除宫中所有“无字碑”,改为“百音廊”,每日选录民间真话朗读。此举震动朝野,保守派联名上奏,称“民心易乱,不可纵言”。然帝不为所动,只批八字:“宁听怨声,不闻寂灭。”

风波未平,新的危机又起。

东海之上,忽现一座浮岛,形如巨龟,岛上建有高塔,塔顶悬一口倒置铜钟,日夜嗡鸣。经查,此乃海外隐修宗门“默禅岛”所为,该派信奉“万言归空”,认为语言是烦恼根源,主张彻底禁语修行。他们派遣弟子潜入内陆,散布一种新型忘音蛊??非靠药物,而是通过长期灌输“你说的都没用”“没人愿意听你”等信念,使人自我否定,最终自愿沉默。

最可怕的是,这种蛊毒对儿童尤为有效。许多孩子在学校被教导“不要多问”“大人说的都对”,渐渐失去质疑能力。等到成年,即便身处不公,也会本能地选择忍耐。

阿篱得知后,亲自前往沿海村落调查。在一户渔家,她见到一个十岁男孩,聪明伶俐,却从不开口。母亲说他生来失语。可当阿篱拿出那只彩纸折的金蟾放在他掌心时,男孩瞳孔骤缩,手指剧烈颤抖,竟一笔一画写出三个字:

“我想说。”

阿篱抱紧他,泪如雨下。

她终于明白,真正的战场不在朝堂,不在碑石,而在每一个幼小心灵被浇筑成型的瞬间。

她回到浪浪山,宣布开设“第一课学堂”,专收那些被认为“有问题”的孩子??口吃、多动、爱提问、不服管教。课程只有一项:练习说真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