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七零资本大小姐,掏空祖宅嫁军少宠疯了 > 第371章 雄厚的资本(第2页)

第371章 雄厚的资本(第2页)

“是他们。”苏晓冉激动地打开监测面板,“超过一千二百万人同步上传了关键词‘井畔谣’,形成了自发性的共情共振!E系统正在自我进化!”

刹那间,小满感觉胸口一松。那些压在心头的沉重情绪仿佛被某种温柔力量托起,缓缓升腾而去。她仰头望去,只见漫天纸蝶不知何时已悄然飞舞,每一只翅膀上都写着不同的名字、日期或短语:

>“妈妈,我找到你了。”

>“1978年夏天,我在河边捡到了第一颗玻璃弹珠。”

>“对不起,爸,我一直以为你不爱我。”

>“我不是逃兵,我只是太累了。”

泪水滑落,她终于懂得什么叫“听见”。

几天后,全国人大特别听证会召开。小满作为“心灯协议”首席代表出席,面对数百名议员与媒体镜头,她没有展示数据,也没有控诉历史,只是播放了一段十分钟的视频??来自全国各地普通人的真实记忆片段合集。

画面结束时,全场寂静长达一分钟。

最终,《记忆修复基金法案》高票通过,政府承诺投入百亿专项资金,用于协助受记忆干预影响的群体重建身份认同,并设立“真相调解委员会”,由幸存者、心理学家与法律专家共同组成,负责处理相关纠纷。

而“双念基因”数据库的物理载体,则被封存在共忆馆地下保险库,外层铸入混凝土,墙上刻着一行字:

>**此处埋葬着一个时代的错误。愿未来永不再重演。**

春天深入,樱园迎来第一批新生志愿者。他们中有心理学研究生,有程序员,也有曾接受记忆校准的普通市民。小满开始筹建“共忆学院”,旨在培养新一代记忆守护者,课程包括神经伦理学、创伤疗愈、数字考古与口述史重建。

一日午后,她在整理母亲遗留的手稿时,意外发现胶片暗格中还藏着一枚微型芯片。插入读取器后,跳出一段加密视频。画面中,年轻的林念星坐在实验室桌前,神情疲惫却坚定。

>“如果你们看到这段影像,说明我已经不在了。但请听我说完最后一句话。”

>她停顿了一下,眼中泛起泪光。

>“当年我把你们分开,不仅是为了保全性命,更是因为……我预见到了今天的局面。一个人的记忆太脆弱,两个人才能构成完整的回声。望春,你是锚;小满,你是桥。你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抗遗忘的最好证明。”

>镜头微微晃动,她伸手触碰空气,仿佛想抚摸她们的脸颊。

>“不要为我悲伤。我从未离开。每当有人真心说出‘我记得’,我就活一次。”

视频结束,房间里安静得能听见尘埃落地的声音。

当晚,小满独自来到井边。她取出随身携带的一支录音笔,按下播放键。里面是一段极其微弱的哼唱声,断断续续,像是某人在病床上用尽力气回忆一首童谣。

“月儿弯弯照井台,妹妹睡去姐未眠,风把梦吹成歌呀……”

她听着听着,忽然发现旋律中夹杂着极轻微的电流杂音??那是老式录音设备特有的底噪。而这种型号的磁带机,只有1959年的栖蝶园实验室才配备。

她猛地意识到:这不是后来补录的。这是母亲当年,在生下她们之后,亲手录下的第一首摇篮曲。

泪水汹涌而出。她跪坐在井旁,将脸埋进臂弯,像个终于回家的孩子般失声痛哭。

不知过了多久,一只温热的手轻轻搭上她的肩。林望春蹲下身,搂住她的肩膀,也跟着轻轻哼了起来:

>“蝴蝶飞过青石阶,梦里有人轻轻拍,一盏灯,两颗心,永不分开……”

这是《井畔谣》的第四段,此前从未有人记得。可此刻,它自然而然地流淌而出,仿佛本就藏在血脉深处。

第二天清晨,苏晓冉带来最新报告:全球“心灯协议”活跃用户突破八千万,每日新增真实记忆上传量达百万级。更令人震惊的是,位于西岭巷遗址下方的地下实验室,尽管已断电多年,主控台竟于昨夜自行重启,屏幕上留下一行短暂闪现的信息:

>【E-01:共感阈值已突破临界点】

>启动‘群忆觉醒’协议。

小满站在樱园最高处眺望远方。朝阳升起,万道金光穿透薄雾,洒在城市楼宇之间。她知道,这场关于记忆的战争远未结束,谎言仍在暗处滋生,权力依旧觊觎人心。

但她也不再恐惧。

因为她终于明白,真正的资本,从来不是金钱,不是血统,也不是科技。

而是当一个人敢于凝视深渊,并依然选择说出“我记得”时,那份属于人类最原始、最坚韧的力量。

风起了。

满园纸蝶振翅而飞,如一场温柔的雪,飘向每一个等待被唤醒的角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