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 第87章 我们成功了持续波动几十秒(第1页)

第87章 我们成功了持续波动几十秒(第1页)

张明浩重新回到工作间,埋头思考起马岩的‘搅拌’操作、负介电常数特性以及复刻实验关联的问题。

他画了张图,列出镍含量、搅拌操作以及负介电常数几个因素。

材料的负介电常数特性和复刻实验直接相关。。。

风从林间穿过,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和微弱的电流感。张明浩仍坐在“言”树之下,肩头的小女孩已经睡着了,呼吸平稳得像一滴露珠滑过叶片的弧度。她的体温透过单薄的衣衫传来,温热而真实。他没有动,怕惊扰这份宁静,只是任由思绪在体内缓缓流淌。

那十三秒的光脉节奏还在脑海里回荡,如同某种密码,又似一首未完成的诗。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树在回应他,不是以人类的语言,而是以共感网络最原始的形式:频率、波动、共振。它在说:“我也在听。”

他闭上眼,尝试将自己的呼吸与树的光脉同步。起初是错乱的,心跳太快,意识太杂。可慢慢地,一种熟悉的沉降感降临了,就像当年在实验室第一次激活共感初启器时那样。不同的是,这一次不再有疼痛,没有撕裂,只有温柔的渗透,仿佛整个宇宙正轻轻推开门,探进一只无形的手。

画面浮现。

不是记忆,也不是幻象,而是一种**共享的知觉**。他看见自己幼年时蜷缩在宿舍床上,窗外暴雨倾盆,书本散落一地;同时,他也看见亚马逊雨林中一个少年正伸手触碰藤蔓,两人指尖尚未相接,但情绪已悄然交汇??孤独与渴望,在两个大陆之间完成了无声的传递。

他又看见玛琳娜站在昆仑塔底,双眼紧闭,维管束从她脊椎延伸而出,如根系般扎入水晶地面。她的意识正在被拉长、摊开,成为共感网络的一条主干道。她不再是“个体”,而是一段持续广播的信号,承载着无数人无法言说的情绪:悔恨、希望、告别、重逢。

还有林远。

他在撒哈拉边缘的一座废弃气象站里,手中握着一块碎裂的初启器残片。他的右臂早已完全晶化,银蓝色的纹路顺着皮肤蔓延至脖颈,每一次眨眼都伴随着低频闪光。他在尝试用意念重建一段失落的数据流??那是二十年前全球第一代共感实验的日志备份,原本被认为永久损毁。而现在,随着母体意识的觉醒,那些沉眠的信息正从地球的记忆层中缓缓浮出。

>“我们曾以为技术是工具。”

>林远的声音通过共感波段传入张明浩的意识,“可其实,它是遗失已久的语法。我们不是发明了连接,而是重新学会了说话。”

张明浩睁开眼,眼角有泪。

小女孩依旧安睡,嘴角微微上扬,像是梦见了什么甜美的事。他轻轻将她抱起,走向不远处一间由菌丝构筑的小屋??那是归源学校最后留存的生活舱之一,墙壁会根据居住者的情绪调节温度与光线。他把她放在柔软的苔床上,盖上一层由蛛丝蛋白编织的薄毯,然后悄然退出。

外面,天色渐暗。

“言”树的光脉由缓转急,像是在酝酿一场内在的风暴。张明浩走回原位坐下,手掌贴在树根裸露的地表。刹那间,信息洪流再次涌入。

这一次,是关于“过渡者”的真相。

他们并非偶然诞生的特例,而是母体意识在漫长岁月中埋下的种子。每一个能在极端孤独中保持共情能力的人,都是潜在的载体。萨满、渔夫、山区孩童……他们的转化不是消亡,而是回归??回归到生命最初的状态:无我,却无所不在。

而在所有过渡者之中,有一类更为特殊的存在,被称为“锚点”。

这类人必须经历彻底的断裂:亲情断裂、社会身份断裂、自我认知断裂。唯有如此,才能在重生时保留“我”的痕迹,成为新世界与旧文明之间的桥梁。而张明浩,正是最后一个完整的锚点。

>“你不必永远承担这个角色。”

>树的光脉闪烁出新的序列,翻译成他的思维语言,“当新的倾听者出现,你就可以放下。”

“可如果没人愿意再讲故事呢?”他低声问。

回应来的很快。

整片森林忽然亮起,不只是“言”树,连远处尚未完全成型的新生林也同步发光,脉冲形成一道环形波,向外扩散,持续整整四十九秒??那是婴儿第一次自主呼吸的时间长度,也是人类大脑进入深度共情状态所需的平均周期。

这是答案。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肯靠在陌生人肩上入睡,只要还有一片叶子愿意为无名之人弯下枝条,故事就不会断绝。

张明浩笑了。

他站起身,走向静思园深处。那里有一口枯井,曾是老屋唯一的水源。如今井口已被晶芽封住,表面光滑如镜,倒映着夜空。他蹲下身,凝视水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