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坐落於寧静的小镇街道旁,外观看起来普通而陈旧,带著一种美利坚中部小镇的质朴感。
房子的外墙顏色暗淡,有些地方的漆已经开始剥落,显示出岁月的痕跡。
门前有一条狭窄的小路,通向街边,周围的草坪修剪得还算整齐,但也能看出是主人隨意打理的结果。
通过小细节,向观眾展示艾米和尼克的婚姻生活並没有外人眼中那样光鲜。
而房子室內的布置充满了生活气息,但也透露出一种杂乱和疲惫。
客厅里摆放著老旧的沙发和茶几,茶几上堆满了杂物,报纸、咖啡杯、杂誌等隨意摆放著,显示出主人生活的隨意和无序。
墙上掛著一些家庭照片,记录著尼克和艾米曾经的美好时光,但照片的顏色已经有些发黄,仿佛在诉说著过去的故事。
厨房的橱柜门有些歪斜,里面的餐具摆放得乱七八糟,水槽里堆满了未洗的碗碟,则暗示看夫妻二人最近的生活状態並不和谐。
艾米丽·布朗特身形比之前略显丰满,但还没影响到电影的拍摄。
马修·麦康纳则不愧是好莱坞同样有名的橡皮人,另外一个是克里斯蒂安·贝尔。
隨意穿著t恤,男主角尼克因为不幸福婚姻生活而发福的啤酒肚和杂乱的络腮鬍,大屋里布置著大量technocrane伸缩炮臂、motioncontroi机器人、轨道和斯坦尼康等机械装置。
袁华需要镜头运动平稳、流畅、计算精准,视角就仿佛一个冷静、全知的观察者,不带感情地记录事件。
这也增强了悬疑感和观眾对角色“表演”的审视。
例如这一个镜头。
电影开始前,尼克躺在沙发上。
通过缓慢而不可阻挡的推近镜头製造出一种无形的心理压迫感。
监视器后的袁华,平静地看著摄影师將镜头推近,然后在马修·麦克纳饰演的尼克脸上停留一个特写。
“cut。”
马修·麦康纳从沙发上爬起来,工作人员上前检查他的妆容和服装有没有问题。
“袁导,我发现你的风格和大卫·芬奇导演有点相似。”马修·麦康纳笑著问道。
袁华轻笑,“不是我的风格像芬奇导演,而是我就在模仿他的风格。”
马修·麦康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心里不由对袁华更加佩服。
每个好莱坞导演都有自己的专属风格,比如麦可·贝最擅长就是爆炸特效场景,扎克·施奈德浓墨重彩的高速慢镜,诺兰导演的非线性敘事等等。
大卫·芬奇则是擅长通过运动镜头来揭示人物的內心,再搭配广角镜头、光影变化。
就和袁华现在所做的一样,所以马修·麦康纳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而袁华在每部作品中都展示了不一样的风格,好莱坞已经有人给他起了个变色龙的外號,因为袁华能用各种风格完成电影的拍摄。
这也许不受奖项评比欢迎,但是电影公司就最喜欢这种能够灵活变通没有过於强烈风格化的导演,他们往往能用最合適的方式完成电影拍摄,而且更符合观眾的口味。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能力。
马修·麦康纳看过所有袁华执导电影才得出的结论。
果然成功之人都有其非凡之处。
拍摄场景转移到艾米和尼克房间之中。
准备拍摄电影开场镜头:尼克抚摸妻子头髮。
technocrane伸缩炮缓慢推进,画面之中要精准构图(尼克居中,艾米后脑占据前景)。
镜头如手术刀般冰冷切入,在缓慢推进中逐渐暴露尼克眼神中对於艾米的疏离感。
而另一个镜头,艾米丽·布朗特平静的面孔之中,眼神更是带有著前所未有的坚定。
两位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演员,而且比原计划多出的准备时间,也让他们对於剧本更加熟悉。
剧组就如紧密机械一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