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爹不会唱歌跳舞,怕是只能做一些力气活了。”
把都母亲听着,眼泪差点落下来。
她不敢去多想,但是,巴特尔怕是回不来了。
汉人的火枪,那么犀利。
他们的弓箭,哪里能挡得住?
把都母亲突然觉得,让把都放弃骑马射箭,学习唱歌跳舞,是件挺不错的事情。
最起码,她不用担心儿子像丈夫一样,骑着马,拿着弓箭,风一样出了门,就再也回不来了……
李良才乐呵呵的。
草原儿女能歌善舞……
这是榆树湾给草原民族定下的基调。
草原牧民,不分漠南漠北,一律不许持有弓箭,更不许持有火枪,只许持有刀枪等冷兵器。
这是理事院和指挥部一致通过的决议,是给蒙古各部接下来几年,定下的改造目标。
之所以让他们保有刀枪等冷兵器,是因为草原有野狼,要防野狼。
赵清玄已经让榆树湾兵工厂开始打造野猪矛。
以后,会在草原推广野猪矛,用来防野兽。
同时,榆树湾烟花厂,会制造一些烟花,卖往草原……
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青藏高原,鞭炮依旧是驱逐藏马熊的重要手段。
理事院是关心草原百姓的。
玄清公更加不会忘记草原百姓。
“玄清公最不喜欢的,就是士绅商贾赚了钱之后,把钱藏在自己家里。”
“钱一旦沉淀,就是对社会的危害了。”
“玄清公鼓励士绅商贾,以及宗室藩王,承担起社会责任,要捐款,要投资,要消费!”
“我在归化城捐建一座学校,教授草原百姓学汉话,写汉字……同化他们。”
“以后,我们李家在草原,一定是人人赞颂。我们李家,要成为草原丝路头号巨商!”
“最重要的是,玄清公一定会很高兴的。”
李良才在榆树湾思想教育学院培训过。
他知道榆树湾的大政方针。
榆树湾对不同的地区和民族,采用的是不同的政策。
比如对大明境内百姓,直接定义为炎黄子孙。
只要没有出卖过民族利益的,榆树湾就全盘接收,都是自己的同志。
对北虏……北部草原民族,定义则是可以通过教化,融入榆树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