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周文圣 > 第239章 神级帝使持云中何日遣冯唐(第2页)

第239章 神级帝使持云中何日遣冯唐(第2页)

>**若道是空谈,为何将士临死高呼‘忠义’?**

>**若文章无用,昨夜我又怎能以一字崩敌阵、一句定乾坤?**

每一字落下,空中便浮现一道金光符纹,如同星辰缀成银河。百里之外,密州文庙七十二贤灯竟自行重燃,火焰呈金色莲花状升腾而起,与观北阁上的文气共鸣共振。

>**我不求诸君皆成圣贤,只愿汝等守住心中一点光明。**

>**你在私塾教童子识字,便是护道;**

>**你在边城抄录典籍,便是抗敌;**

>**你哪怕只是默默焚香祭拜先师,也是在为文脉续火种!**

>

>**故我今立誓:江行舟在,文道不退!**

>**若有来犯者??**

>**无论是人是妖,是官是贼,是披着圣贤皮囊的魑魅,**

>**我必提笔杀之!**

最后一个“之”字完成刹那,整篇文书化作万点金雨,随风四散。这些光点并未消失,而是化作无数微型符篆,顺着山川走势、驿道脉络、河流走向,飞向四方。

三日后,江南某小镇,一位瘫痪十年的老秀才突然挣扎起身,抓起毛笔,在墙上奋笔疾书此文,直至力竭而亡,嘴角含笑。

五日后,西北戍边营中,一名小吏读完飘落军帐的金纸,当场焚毁盔甲,徒步南下,誓言“归乡办学,育子成材”。

七日后,洛京街头,一群乞丐围坐在破庙前,由一名盲眼老翁逐字讲解此文,听众泪流满面,齐声高呼:“笔不可折!”

这一夜,大周境内一百零八座主要文庙同时钟鸣,响彻云霄。

而在洛京皇宫深处,皇帝正在御书房召见礼部尚书柳元衡。

“江行舟此举,形同造反。”柳元衡须发皆白,语气却森然如冰,“他擅自调动文庙之力,发布未经审批的共檄令,煽动民间情绪,动摇朝廷权威。依律,当削爵夺职,押解回京问罪。”

皇帝沉默良久,望着窗外飘落的一片金叶??那是从南方飞来的《告天下寒士书》残页。

“你知道吗?”皇帝忽然开口,“朕小时候也曾梦想做个读书人。每日清晨背《孝经》,夜里挑灯读《春秋》。可登基之后才发现,真正的学问不在书中,而在人心。”

他转身盯着柳元衡:“你说江行舟造反?可朕看到的,是一个人在替整个天下守节。而你呢?你口口声声维护礼法,可最近三个月,北方接连有六位地方学政暴毙,死状皆与‘文骨剥离’相符。你身为礼部尚书,为何迟迟不予彻查?”

柳元衡脸色微变:“臣已派员调查,只是证据不足……”

“证据?”皇帝冷笑,“朕给你三天时间。若查不出真相,你就自己去密州,当面向江行舟请罪。”

柳元衡低头退出,身影隐入长廊阴影。

就在他踏出宫门那一刻,袖中一道幽蓝符纸悄然燃烧,化作青烟消散于风中。

与此同时,北方极寒之地,那座尚未完全崩塌的冰川祭坛之下,石棺缝隙中的猩红光芒愈发炽烈。

棺内男子缓缓睁开双眼,眸中竟浮现出与江行舟一模一样的面容。

“有趣……非常有趣。”他低声笑道,“弟弟啊,你终于开始动笔了。可惜你还未明白??我们兄弟二人,本就是同一支笔的两端。你写正气,我书劫难;你倡仁义,我演混乱。唯有对立,才有文道演化。”

他抬起手,指尖凝聚出一团漆黑文字,赫然是对《告天下寒士书》的逐句反驳:

>**所谓正道,不过是胜利者的谎言。**

>**所谓文脉,不过是压迫百姓的思想牢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