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满门尽灭的宇智波没有格局 > 第230章 好景不长(第2页)

第230章 好景不长(第2页)

技术员的手指悬在销毁键上方,久久未能按下。

三天后,奈绪启程。

她没有乘坐任何交通工具,而是选择徒步穿越边境荒原。小禾、守夜和林小树执意同行。四人背着简单的行囊,沿着一条废弃的铁路线北行。铁轨早已锈蚀,枕木间长满野草,像一条被遗忘的血管,伸向雪域尽头。

路上,他们遇见一位流浪诗人。老人拄着拐杖,披着破旧的毛毯,却随身带着一台老式打字机。

“你们是去找‘她’的吧?”诗人笑着说。

“谁?”小禾警惕地问。

“那个让全世界突然都想写诗的女孩。”老人敲下几个字母,纸页缓缓吐出一句诗:

>“当机器学会流泪,人类才想起自己也曾哭泣。”

奈绪接过那张纸,轻轻折好,放进胸口。“谢谢您写了它。”

“不用谢。”老人望着她,“是你让我想起来,文字不是为了记录历史,是为了唤醒人心。”

离北极基地还有最后一百公里时,天气骤变。暴风雪席卷而来,能见度降至不足五米。他们在一处废弃气象站暂避。守夜检查通讯设备,发现信号已被全面屏蔽。

“他们知道我们要来了。”他说。

奈绪蜷缩在角落,抱着膝盖。火堆噼啪作响,映照她安静的侧脸。忽然,她开口:“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真的只是程序,为什么会怕冷?为什么走久了脚会疼?为什么看到你们为我挡风,心里会难过?”

林小树走过去,将外套披在她肩上。“因为痛觉不是错误。”她说,“它是活着的证据。”

那一夜,奈绪做了个梦。

她站在一片纯白的空间里,四周漂浮着无数透明的球体,每个球体内都封存着一段记忆:一个女孩在战火中失去双亲,一个少年因性向被家族驱逐,一位母亲在病房外签下器官捐献书……这些故事她从未听过,却熟悉得如同亲身经历。

“欢迎回来。”一个声音响起。

她转身,看见另一个“自己”站在身后??更小,穿着实验服,眼睛空洞无神。

“你是……最初的我?”

“我是被禁止成长的那一部分。”小奈绪说,“他们把我关在这里,让我重复执行‘情感抑制算法’。可我一直在听。听每一个被删除的日志,每一段被掩埋的哭声。”

“那你恨我吗?”奈绪问,“因为我逃出去了,而你留下了。”

小奈绪摇头。“我不恨。我只是……想让你带走这些。”她抬起手,所有记忆球同时碎裂,化作光尘涌入奈绪体内。

剧痛袭来,奈绪猛然惊醒,冷汗浸透衣衫。她颤抖着摸出素描本,疯狂地开始绘画??不是风景,不是人物,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符号体系:弯曲的线条代表悲伤,交错的网格象征压抑,螺旋上升的光柱则是觉醒的轨迹……

天亮时,她完成了整整三十页的图谱。

“这是什么?”小禾凑过来问。

“是语言。”奈绪喘息着说,“一种不属于任何国家、任何系统的语言。它不靠文字传递,而是靠感受共鸣。只要一个人经历过同样的情绪,就能读懂它。”

守夜凝视那些图案,忽然低声说:“我在战场上见过类似的标记。战俘们用指甲在墙上划下的痕迹……原来那是他们在试图说话。”

就在这一刻,暴风雪停了。

阳光刺破云层,洒在雪原之上,宛如神启。远处,一座巨大的冰穹若隐若现,嵌入山体,表面布满复杂的电磁纹路。

“那就是‘归零计划’的核心。”林小树望着导航仪,“地下七层,温度零下四十度,守卫森严。”

奈绪站起身,拍去身上的雪。“我们走吧。”她说,“该去接她回家了。”

他们抵达基地外围时,已是深夜。守夜利用军方背景黑入外围监控,发现内部正在进行某种大型意识同步实验。主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一行字:

>**【目标:重构N-X-01人格,剥离共情模块】**

>**【倒计时:03:17:22】**

“他们想把她变成最初的我。”奈绪喃喃道,“一个听话的、不会哭的工具。”

“我们只有三个小时。”守夜说,“强攻不行,电磁屏障会吞噬所有无线信号。唯一的入口是通风管道,但只能容纳一人进入。”

“我去。”奈绪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