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代抓了一把沙子细细查看,这榆岛县的沙子确实不错,颜色很白。
身旁的白直们得知张代是从安京来的,有些打探地问道如今安京那些岗位还空缺。
张代一心钻研数理化,除了封凌和工部的人以外,其余的人都不认识。
哪里能回答这些。
白直们见套不出话来,只能暗暗叹气,没成想这竟是个不懂得钻研的。
几人默默的在海边走着,偶尔遇到渔民同白直们打招呼。
渔民们很是感激新的县令以及这些新上任的白直。
不光说话客客气气的,还告诉他们以后会给他们建房子住,渔民们做梦都想在岸上有个屋子,若不是实在没办法,谁想一辈子都住在与渔船上呢。
张代一边看沙子,也和渔民闲聊。
渔民好奇。“这沙子有什么看头,竟还值得钻研一番?”
张代微笑:“这位老翁,很快这里就会建一座大大的玻璃厂,到时百姓可进去做工,你们也可出卖劳动力搬沙子,都是有工钱的,有了工钱,大家的日子就能好过起来。”
渔民像听到什么惊天的消息。“你没骗我吧,搬沙子还给工钱啊?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吗!”
第127章
九月,西广路的天气十分炎热。
自新帝登基以后,西广路因温度适宜,日常充足,被划为棉花种植区域。官员组织百姓开垦了不少荒地,将地租给百姓种植棉花。
百姓们早晨出门,一家人先去土豆和红薯的地,随后推着板车去收棉花。
百姓们望着雪白的一片棉花地,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些棉花县衙全部按价来收,而且绝不缺斤少两。
他们现在的县令是个好人呐!
严玄清成功上岸县令,从前不被重视得孩子一跃而成了家族的希望。
她现在整个严家唯一的官。
严玄清拎得清,果断报了个离家最远的西广路,若是公务繁忙起来,两三年都不一定能回一趟家。
她家中老辈知道后追在她屁股后面一边追一边骂她怎么报的岗位。
就算不能报户籍所在地,也有好几个距离最近的路可以选。
对此严玄清解释,说西广路能够干出成绩,以后高升有材料,这才躲了过去。
严玄清在西广路的日子过的还不错,隔壁县的县令是她昔日同窗丁水,二人报岗位时也未曾商量。
等双方在开西广路廷议会的时才偶遇。
正规场合丁水想笑又不敢笑,丁水低头捂嘴清咳一声,算是打招呼。
整个西广路都有种植棉花的指标,这些棉花有的会在西广路新开设的纺织厂就地织成棉布,有的则是运往别处纺织厂。
严玄清听说明年会推行水利纺纱,那时纺纱效率是人力纺织的十倍。
不过那都是明年的事,今年她得写计划书。
如今南诏和西平都要与大安互通商道,订单应接不暇,各地都要按需开设工厂。
至于开设什么工厂,那就要各地县令知州因地制宜,自己写计划书交上去。
西广路现在是棉花种植基地,自然是开设纺织厂最好,能够就地取材,说不定还能打出个西广布的名号。
几乎所有的县令都这么想,也打算这么写。
写完计划书,严玄清叫上白直,等着丁水的到来。
原因不为别的,在她和丁水管辖的县中间有一座大山,山上生活着许多未曾被教化过的山民,他们听不懂汉话,甚至衍生出了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
生存条件那更是恶劣至极,住山洞,平时靠着打猎卫生,完全不会农耕和纺织。
至于穿着,严玄清都不好意思看,只能说拿动物皮和树叶遮住了重点部位。
梁相亲自下了文件,说是这些山民他们得好好利用起来,使其成为劳动力才是。
最好让其下山,成为农耕社会的一份子。